APP下载

浅析非语言交际下的肢体语言对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9-12-04段思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0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

摘 要: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不仅要有语言交际,还要有非语言交际。在汉语国际教学中肢体语言是师生“教”与“学”之间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Marabin在肢体语言研究中发现,一种信息的全部影响为7%来自语言(仅指文本),38%来自声音(包括声音,音调和其他声音),其余55%都来自沉默的肢体语言。所以大多数人通常认为有声的语言交流是最重要的,而在师生面对面的汉语国际教学课堂中非语言交际对于二语习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最不应忽视就是用非语言下的肢体语言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肢体语言教学;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

一、语言交际与汉语国际课堂教学

语言最本质的属性是社会性,作为语言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交际,在汉语作为目的语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沟通的必要的性是显而易见的。关于“交际”不同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首先是交际的英文单词communication,它是来自拉丁语commūnicāre,意思是“分享”,传达的活动信息通过交流思想,如语音、视觉、信号、写作或行为,这是人与人之间最频繁的互动,“交际是指信息和思想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交流和流动,它涉及发送者将想法、信息或感觉传递给接收者。(陆军,1983)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可能是有意或无意的,习惯采取语言或非语言形式,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口头或其他方式发生。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相互沟通,这些方式取决于信息及背景,沟通渠道的选择和沟通方式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因此,根据各种类型和渠道的沟通,将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根据沟通形式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根据沟通类型,又可以分为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

语言交际是指口头交流,包括实际词语,意图和推断意义,语气和声音变形等,这些足以证明语言沟通在汉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课堂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语言交际,汉语教师不仅仅需要用汉语进行教学,还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加以他们能懂的语言进行辅助教学。但是很大一部分数外国留学生是通过母语去学习汉语,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母语交际里,就像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也总是用汉语的交际方式去理解英语,其实这是二语习得中很难避免的母语思维习惯,但又不得不克服这种定式思维来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如果在这个时候适当加入非语言沟通想必对目的语的解释说明比原本的母语思维要清晰很多,对于语言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二、非语言交际下的肢体语言对汉语国际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非语言交际下的肢体语言的定义与汉语国际课堂教学

当我们说话时,我们的肢体及其姿势有助于有效和轻松地传达所需的信息。有时我们不会说任何一个字,但我们能够完成整个沟通。所以,肢体语言是一种沉默的语言,但它可以使沟通变得更加丰富有效。说话人通过肢体(主要是四肢)动作来表达语言,实际上这只是狭隘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还包括:通过肢体的各种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实现表达沟通的目的。一直以来学术界对非语言下的肢体语言进行研究,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在此,进一步细化肢体语言的定义,笔者认为不仅只是肢体和面部发生动作,还可以说是与某个物体(人或物)的肢体和面部接触。例如“喝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动作,大脑传达出口渴的信号,要做到“喝”这个动作,我们的手必须与水或杯子等容器接触后才能表达出一整套完整的动作。再如一个简单的动作“握手”,通过双方互相握手来完成这个动作,手与手之间必须接触,所以除了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还包括说话人与具体物体的接触。

在我们整个社交过程中,尤其是言语交际中,人们在谈话时会有一些肢体动作,如肢体姿势、面容、姿势等。他们还传递信息,制作一套与语言信号相同的系统,这就是非语言交际中的肢体语言。沟通基础认为非言语交际的功能是指与言语交流的互联。(Duck Steve,2008)当一个人传达口头信息时,将发送相应的非语言信息。非语言交际是可以伴随语言交际而同时发生,所以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关聯的。例如在口语课堂中发现汉语教师讲课时,言语沟通必须伴随着肢体动作,我自己在讲授生词的时候,感受特别深。例如我讲了“敲”这个生词,讲这个词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动作,用手敲敲桌子,告诉同学们这就是敲,接着延伸最常见的词语“敲门”。于是我走到门口边敲边引出这个词,同时还有扩展词,比如“拍”“抱”“打”等,这些词语的讲授都用到的是肢体语言。我讲的很轻松,同学们也都一目了然。再比如你被介绍给一个新人,你会问候他并伸出你的手来摇晃。如果你看到一个朋友,你有一段时间没有见过,除了开心交流之外,你们可能还会拥抱一下。

(二)非语言交际下的肢体语言对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这里主要讨论了非语言下的肢体语言与语言教学相比的优势。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活动中,教师为了取代或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口头交际,需要用非语言下的肢体语言更清晰地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像交警通过手势语取代口头交流一样,非语言交际的形式描述了以非单词信息的形式传达意义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音、情感和说话风格以及韵律特征,如韵律、腔调等进行语言教学,同时用肢体语言可以表现出更多的语言无法表达的意义,如教学课堂中师生的眼神接触,留学生能透过教师的眼神看到肯定或否定的信息,这种交流远远超过语言交流的想象,从而使我们的日常交流变得更加简单直观,肢体语言教学使交流更强大、更流畅。

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需要与留学生一起参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向留学生讲解自己的观点,让留学生了解效果会更好,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汉语作为目的语教学过程中,一位成功的汉语教师更应该注重两者的比例合理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肢体语言与留学生交流,可以得到学生更快的反馈,建立“教”与“学”的良好关系,使他们感到关爱和支持。教学时适时地给予学生微笑,与他们眼对眼的接触进行鼓励,试图传达“你很棒,我关心你!”类似的信息,通过这样非语言交流带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学习热情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但需要注意的是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教学对象,肢体语言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手势语。因为在不同的国家手势语有着不同的含义,容易造成误解,例如,美国人表示“做得好”或者“搭便车”都可以竖起大拇指,但在希腊和俄罗斯,这种动作就是“走出去”。

教师与留学生建立积极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多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 Numan,D.2001,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 周晓焕.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张积家,章玉祉.汉语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J].2014.

[4]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要与教学[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

[5] 李鸿娜.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的文化差异[J].2010.

[6] Bull,Peter,E. Posture and Gesture.London:Oxford Pergamon Press,2002

[7] Pease,Barbara&Pease,Allan,The Body Book of Body Language,bantam,2006:125-140.

[8] 杨平.非语言交际下的肢体语言评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 王晓晓.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对比[M].科技信息(外语教研),2008.

[10] 张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1] Nunan,D.1989.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 姚国英.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J].提高语篇阅读教学,2004.

作者简介:段思佳(1990.10-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助教,初级,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