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体系建设研究

2019-12-04师军强李茜李金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0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体系民族院校

师军强 李茜 李金

摘 要:学生党支部则是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贯彻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求,要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坚强堡垒作用,就需要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理论体系、法律法规、历史渊源、现实成就和中华文化,教育广大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体系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院校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各民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由各民族学生党员构成的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不仅担负着教育、管理、监督各民族学生党员的职责,更要引导广大多民族学生党员发挥维护民族团结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自身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坚强堡垒。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党员都是各民族青年中综合表现较为突出的先进分子,天然地在各族学生群体中、乃至民族地区有重要的榜样和纽带作用,因此,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必须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出发,构建立场正确、逻辑严密、内容详实的教育内容体系,为学生党支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合理合法详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民族团结的理论体系

民族团结的理论体系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民族团结的理论体系既包括理论的基础,也包括理论的内在逻辑、脉络和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务必把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重要的理论成果结合起来,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政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也是人们正确认识民族、民族问题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原则,其核心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平等讲的是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具有平等的地位,民族团结讲的是各民族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共同繁重讲的是各民族要一起发展进步。这就要求要把包括民族团结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作为重要教育内容。

(二)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处理我国民族问题中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在于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主要概括为十二个方面,它集中深入阐述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这个根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民族团结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思路,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引。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作为开闸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要积极贯彻实践。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有关中华民族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其中,具有广泛共识和认同度的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费先生经过广泛深入研究,指出“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而区别于其他民族; “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利益。

简单来说,中华民族是由不同民族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内涵,更要充分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二、民族团结的法律规定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第一章 第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明确规定了要维护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关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自然也要作为民族院校的学生党支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依据和内容。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不容辞的义务,作为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

三、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

展示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就是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要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和认识中华民族起源、形成的必然性,并把这个历史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课程内容资源。“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凝聚在一起形成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是由外力强加给他们将他们捆绑在一起,也不是由政治说教来实现的,而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通过中华民族历史的展示和教育,就是要让民族院校广大学生明白,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族人民共同生产生活,战胜自然,开拓疆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四、民族团结的现实成就

探究和展示民族团结的现实成就,就是要向广大青年学子展示和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指导下,在各民族大团结的条件保障下,各民族和民族地区,乃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的各项民族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是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和团结,无论大小,一律具有平等的地位,平等的各项权利,平等的参与国家各项事业。二是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和维护了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三是采取对口支援、重点帮扶、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改善了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平等地享受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四是“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大力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收集抢救了近百万余种的少数民族文化古籍,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总之,要让广大青年学子明白,民族团结是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共同体任何时候都要自觉维护。

五、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结果,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民族经过了数千年的交融后,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有共同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民族团结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交心的事情。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最大的是文化心理层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向学生讲明白,各个民族都具有灿而的独特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要学会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彼此之间的优秀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彼此理解,彼此包容。同时,也要告诉学生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交流交心的产物,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共同学习、欣赏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

参考文献

[1] 师军强.将学生党支部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坚强堡垒[N].中国民族报,2017-12-08(06).

[2] 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02).

[3] 国家民委.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干部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09.

[4]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1989(04).

[5] 石翠红.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事实的认同与想象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1).

基金项目:文章为中南民族大学201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项目 青年项目 “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民族团结教育功能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SQ18012。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体系民族院校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校园足球运动训练内容体系的创新构建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模具CAD/CAE/CAM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