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体育艺术的源来与走向

2019-12-04王莉丽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艺术的源来与走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艺术的概念纷杂而又相对统一。体育艺术意指艺术化的体育运动,它既是体育活动,又同时能够反映现实、表达情感。在体育院校纷纷开设表演、舞蹈表演等艺术类专业的语境中,体育艺术特指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艺术类体育项目。未来的体育艺术将实现称谓与内涵的高度统一,实现体育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实现特色发展,不断地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研究形成的结论将对体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育艺术;源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6-0022-05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and trend of sports art in China are deeply discuss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 interview.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oncept of sports art is mixed and relatively unified. Sports art refers to the artistic sports. It is not only a sports activity, but also can reflect the reality and express the emotion. In the context of art majors such as performances, dance performances, sports arts, especially aerobics, rhythmic gymnastics, sports dance, etc. The future sports art will realize the high unity of appellation and connotation, realize the high fusion of sports and art,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nd continue to b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rt.

Key words:Sports art; Origin; Trend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体育与艺术的需求都逐渐旺盛,体育与艺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以身体活动为中介,增强体质为基本目标。而艺术则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和再现生活,充分表现作者思想感情为目标。体育中的许多项目都包含审美元素,可将其视为一种“亚艺术”。一方面,体育与艺术相融合,体育借助艺术来丰富发展自己,提高了体育的审美价值,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体育中具有审美价值的活动,扩大了艺术的范畴。体育与艺术的关系是值得体育界与艺术界学者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以“体育艺术”为篇名,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文献543篇,其中,期刊275篇,博硕论文51篇。体育艺术的概念、范畴,学科发展等系列问题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

近几年,随着体育的审美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的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了体育艺术系(学院),“艺术体育”“体育艺术”的相关探讨愈加热烈。然而,体育院校所开设的体育艺术系(学院) 明显存在着“挂体育艺术之名行艺术体育之实”的现象,因此,对体育艺术这个新生概念有必要进行进一步辨析。

本文在解读体育艺术相关论文,结合体育艺术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体育艺术发展的历史与趋势,拟实现以下目的:第一,明晰体育艺术的概念、内涵,夯实体育艺术理论之研究基础;第二,追寻体育艺术发展的历史踪迹,挖掘体育艺术现象之本质特征;第三,总结体育艺术的发展规律,探索体育艺术实践之创新路径。

1 体育艺术的界定

1.1 体育与艺术

《现代汉语词典》中艺术的解释有三:第一,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第二,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如领导艺术。第三,形状独特而美观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体育的解释有二:第一,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项运动来实现,如体育课。第二,指体育运动。

《辞海》中对“体育”的解释为,狭义上的“体育”是指身体教育,即以强身、医疗保健、娱乐休息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与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成为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广义上的“体育”是指包括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通过教育、教学和训练的过程,实现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增强体质以及竞赛的目标。《辞海》中对“艺术”的解释为: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通俗地说,艺术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是人们现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体育因艺术而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而艺术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来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将会是更好的一种存在方式。

1.2 体育艺术与艺术体育

马鸿韬教授在《体育艺术概论》一书中,指出:广义的体育艺术是指体育及体育相关领域的各种各样的艺术现象及艺术化体育运动的总称。它是体育与艺术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体育学与艺术学两门学科的有机融合、深化,从而提升到新的学科层次,是体育和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体育艺术是一种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体现人的身体运动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含有较强审美元素和艺术元素的社会体育文化活动。它是广义体育艺术概念中的“艺术化体育运动”,即体育表演艺术[1]。

艺术体育是指以音乐、舞蹈、服装等艺术表现方式为烘托,把不同艺术化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进行改造、移植、放大和组建来实现本运动项目的基本内容,以运动技能和艺术表现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身体文化娱乐活动[2]。

体育艺术是个古老的概念,而艺术体育是个新生事物。体育与艺术的复杂关系导致了人们对体育艺術与艺术体育理解的混乱并出现了滥用的现象。体育艺术是指以体育为题材表现体育美的,是与体育紧密相关的艺术门类的总称。艺术体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体育是指经过艺术化的体育,是一个时代的来临;狭义的艺术体育是指审美意识集中的、以技术动作的难度和艺术效果评定成绩的体育项目[3]。

体育与艺术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又在彼此的发展中互相影响,发生作用。体育给艺术带来灵感,艺术给体育植入品味,艺术向体育的渗透,能够促进体育的发展完善;体育和艺术的融合,是实现体育和艺术双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综合已有的论述,体育与艺术的关系日益紧密,体育的艺术性日益彰显。体育艺术即艺术化的体育运动,它既是体育活动,又同时能够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是摆脱了人类求生存的宗教体育文化和强身健体适应环境的科学化和功利性体育文化的特征的束缚后,向着竞技与艺术相结合、形体美与心灵美相结合的体育发展新形式。在体育院校纷纷开设表演、舞蹈表演等艺术类专业的语境中,体育艺术特指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艺术类体育项目。

2 体育艺术的源来

体育与艺术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了种种变化,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学科体系。体育与艺术的特性与共性逐步被人们发现,体育艺术不断地融合生长。在人类文化发展浪潮中,实现体育的价值多元化,强化其审美价值。20世纪60年代,相继出版了《体育美学》《运动美学》《竞技与审美活动》《运动表演的美学》《运动和人的身体美》《艺术与运动》等专著,是体育艺术理论研究的高产阶段。

狭义体育艺术中的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起源于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体育类专业中的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体育专项。其中,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及较高的专项技能,能在专业和职业队、体校和学校代表队、体育俱乐部等部门从事训练、教学、竞赛、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其职业指向主要为教练员。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其职业指向主要为教师。而如今舞蹈表演专业下的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艺术类体育项目,已有其自身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目标。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其职业指向主要为演员。2013年始,运动训练专业不再在非奥项目上进行招生,而体育院校多成立体育艺术学院或体育艺术系,开设舞蹈表演专业,招收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非奥体育类项目及中国舞等艺术类项目的学生。因此,体育艺术院系的教师、科研工作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依托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体育项目实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3 体育艺术的走向

从2000年至今,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已有10年之久。在这10余年的时间中从最初的专业构建,到具体的组织实施;从学科的快速发展,到稳步持续发展;从单一的某个专业发展,到多种艺术类专业发展,呈现出体育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景象[4]。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体系等问题;面临“体育艺术类专业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本质区别”“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协同开展”“体育艺术类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中的定位”等困惑[5]。

2012年12月15日。首届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在北京首都体育学院拉开帷幕。此次活动获得了全国各大高校的积极响应,经选拔,共有22所高校的38个节目入围,近700名师生参加了在首都体育学院的展演。体育艺术节包括专业体育类体操展演、高峰论坛暨专业建设年会和专业建设成果展三个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全国体育院系艺术类专业建设,提高该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搭建该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平台,展现我国当代体育院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精神风貌。2015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第二届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在首都体育学院开幕,来自全国各地22所高校的789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主办,首都体育学院承办。活动得到全国各高校的积极响应。经过选拔,共有22所高校的48个节目入围参演。本次艺术节旨在进一步促进全国体育院系艺术类专业建设,提高该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搭建该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展现我国当代体育院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精神风貌。体育艺术节包括专业展演、全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协作会年会和专业建设成果展三个主题活动。

从两届的全国体育院校体育艺术节的参赛状况可以看出:第一,参赛的人数在逐渐增加,由第一届的近700名到第二届的789名。第二,参赛的作品在逐年增多,由第一年的38个到第二年的48个。第三,组别的设置在逐步细化,由第一年的体育操舞类、舞蹈类到第二年的操舞类、体育舞蹈类、舞蹈类。第四,作品的质量在逐渐提高,参演作品的创意、水平、意境较上届有了大幅度提高,如首都体育学院选送的操舞类节目《守护》、如北京体育大学选送的体育舞蹈类节目《华灵谣》、如哈尔滨体育学院选送的操舞类节目《寻梦》、又如成都体育学院选送的体育舞蹈节目《成都印象》等等。两届体育艺术节的情况对比,展现了体育艺术的未来走向。

3.1 名副其实,实现体育艺术称谓与内涵匹配相称

体育与艺术的定义,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但是,体育与艺术的外延是基本清晰的。这就为理解体育艺术与艺术体育奠定了基础。体育艺术与艺术体育称谓上的差异,彰显的是本质的不同,而非简单的主次问题。体育艺术归根结底是艺术,艺术体育归根结底是体育。二者既相关联又相区分。近几年,多数体育院校成立了体育艺术系(学院),开设了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等艺术类专业。但是,存在着挂体育艺术之名行艺术体育之实的现象,即发授艺术学学位,而践行着原有的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所授课程舞蹈表演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识别度不高。随着体育艺术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体育艺术相关专业的办学必会逐步达到知行合一,名副其实[3]。

3.2 兼容到融合,进一步明确体育艺术的本质特征

兼容相对于软件,一种是指某个软件能稳定地工作在某操作系统之中,就说这个软件对这个操作系统是兼容的。再就是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几个同时运行的软件之间,如果能稳定地工作,不出经常性的错误,就说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好,否则就是兼容性不好。融合是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

国家体育總局科教司教育处处长谢燕歌发表重要讲话:“体育院校的舞蹈编导的培养方向不明确,现有的舞蹈编导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将舞蹈编导的知识运用于体育舞蹈及社会流行舞蹈的领域,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发适应于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的舞蹈编导课群”。“在体育与艺术的双向融合上,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设置,必须以舞蹈艺术作为契合点,使舞蹈和体育运动项目的融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成为引领体育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新趋向。体育与艺术相交融的良好发展势态,构建了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广阔平台,同时也为全国体育院校艺术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体育艺术是艺术化的体育项目,要实现运用音乐、服装、道具等多样化手段,配合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身体活动,以达到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目的。体育与艺术融合之后,就超出了体育原有的内涵,具备了独立的艺术化表现形式,具有了欣赏、娱乐、休闲、健身等多重功能。

3.3 打造特色,形成体育艺术可持续发展路径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体育院校开设舞蹈表演专业,既要保持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特点,也要利用体育院校的优势打造特色,促进体育艺术不断完善,走向成熟。例如,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冰上舞蹈表演,就是将舞蹈表演专业与学校的冰雪特色相结合。在舞蹈表演专业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的冰上滑行能力,实现了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哈尔滨分会场文艺演出、2016年黑龙江省首届学生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2017年中俄大学生冰雪嘉年华开幕式文艺演出、2017年世界班迪男子B组锦标赛开幕式文艺演出等400余人冰上舞蹈表演的强大阵容。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纷纷发来了感谢信,祝贺哈尔滨体育学院演出成功,并为哈体人的付出表示感谢。哈尔滨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秉承“体艺融合、冰陆结合”的办学目标,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为舞蹈表演专业的特色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结 语

体育艺术的概念纷杂而相对统一。纷杂,因其所用词语不尽相同,各用其词。相对统一,因其指向语义大致相近。体育艺术指体育及体育相关领域的各种各样的艺术现象及艺术化体育运动的总称。体育艺术意指艺术化的体育运动,它既是体育活动,又同时能够反映现实、表达情感。在体育院校纷纷开设表演、舞蹈表演等艺术类专业的语境中,体育艺术特指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艺术类体育项目。现有的表演、舞蹈表演专业的体育艺术类运动项目来源于传统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难美项群的运动项目。极具代表性的全国体育院校体育艺术节已有两届,人们对体育艺术的认知在逐渐深刻。未来的体育艺术将实现称谓与内涵的高度统一,实现体育与艺术的高度融合,不断地走向科学、合理。体育艺术仍属新生事物,全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协作会应多组织相关的会议,促进同类专业管理者、师资的相互交流。要不断加强现有师资的继续教育,正确理解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内涵。同时,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拓宽眼界,提高艺术修养,增强专业能力。有计划、系统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体育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鸿韬,等. 体育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2]胡飞燕,田雨普.艺术·体育·艺术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6):12-14.

[3]侯典云.对体育艺术与艺术体育及其分类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1-2;13.

[4]陈芳.对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 (3):97-100.

[5]马鸿韬,李敏,吴梦晗.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发展的再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 (7):91-97.

[6]翟廷立,李芳,罗元翔,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70-73.

[7]马鸿韬,李敏.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29(9):1265-1267.

[8]张雷雷. 高等师范院校与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9]翟廷立,刘晓宇,魏旭波,等.体育院校表演专业艺术实践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77-81.

[10]胡飞燕,左从现.新时期对艺术体育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5):42-44.

[11]李广婷.第二届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金奖作品分析[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7.

[12]叶煜,骆意.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发展及演变特征[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7 (6) :91-96.

[13]李杰,曹电康,李晓栋.“体育艺术”概念辨析与重新界定[J].福建体育科技, 2017, 36 (3) :1-3.

[14]吴盼尔雅.基于体育与艺术融合理念下的舞台剧《成体魂》剧本的创作构想[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7.

[15]张超,韩冬,耿岳,等.体育艺术化嬗变趋势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 6 (9) :145.

[16]刘欣.概念、范畴与前景:体育艺术学学科构建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体育科研, 2016 , 37 (4) :34-37.

[17]张臣,李月,等.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6,34(2) :65-70.

[18]许铭.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J].体育学刊,2011,18(4):100-102.

[19]杨珏,杨兴权.我国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5(2):66-69.

[20]刘青,邬红丽,邱建钢,等.论艺术类专业在高等体育院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3):1-7.

收稿日期:2018-03-26;修回日期:2019-09-09

作者简介:王莉丽(1979-),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群众体育、体育艺术、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