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无不偏之药,药与病须对应

2019-12-04张立椿

长寿 2019年11期
关键词:补益医家医者

文/张立椿

凡药各有阴阳属性,无一例外。症状也有属性,以便秘为例:有因阳气亢盛,热耗津液造成;有因虚寒凝滞,肠道蠕动缓慢所致,岂可以一方通治?《黄帝内经》曾作归属性定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然而不顾属性,偏信精补的世态由来已久,尤以用参为甚。

人参有安神、生津、补气、固脱、补肺、益脾之效,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中,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应用经历,得失参半,但多以人参为起死回生之宝、“无过失”之药。

贵人以用人参为荣耀; 穷人子女不惜破家,以用人参为进孝;医者用参以示药力已尽,即使服参未能得救也无话可说,几成医家敛功避嫌、药贩敛财之宝药。然而奇异的夸张,已存下了难圆其说的漏洞——

大凡药物各有性属,治寒者则生热,治热者则生寒,擅升者性属阳,清降者多属阴,性属各有所长所偏,无一例外。故经书向有“无不偏之药,更无通治之方”的定论。

人参也有所偏,并非万能,仅有补益虚寒之用,绝无通救之功。滥用补益,轻则延误病机,重则危及生命。若于“热结旁流”之际使用,反成火上浇油之错,故有“实证、热证忌用”之告诫。

清代医家徐大椿,曾作《人参论》以告诫世人,言辞恳切感人心肺,今日复读仍有新意:“吾愿天下之人断不可以人参为起死回生药,而必服之。医者必审其病,实系纯虚,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然后用之;又必量其家业,尚可以支持,不致用参之后死生无靠,然后节省用之。一以惜物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徐大椿对人参的看法一针见血,非常精辟,很有价值,是应予提倡的。

人参尚如此,其他中药补品,亦无出其外。

编后小语: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不顾自己体质的性属,更不看中药的偏性,一味进补,什么西洋参、三七、枸杞子、茯苓,一律使用,结果有的就吃出了麻烦,使原先的病未去,新疾又添。这类人看一看此文,应该有所醒悟。

猜你喜欢

补益医家医者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谈谈补益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