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腔梗,科学应对

2019-12-04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张洪军

长寿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头颅脑部中老年人

文/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张洪军

现在无论是疾病诊断还是健康查体,头颅CT 或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开展得越来越多。不少中老年人拿到检查报告后会看到一个诊断: 腔隙性脑梗死! 于是特别恐慌:“我会不会中风、半身不遂? ”

其实,腔隙性脑梗死即“腔梗”,它是由于脑部深处微小动脉因硬化发生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进而引起深部脑组织点状缺血、坏死、液化,形成一个或多个小孔隙,受累脑动脉直径多在3~4 毫米。腔梗患者多无明显诱因,大多也没有明显症状,即使有临床症状表现也较轻,如头昏头痛、乏力、肢体麻木无力、无原因跌倒、口齿不清等,以单纯运动型轻偏瘫和纯浅感觉型为最多见,大多可以自然缓解,有的患者甚至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腔梗患者大多预后良好,致残率和死亡率较低。脑梗死发病24 至48 小时后,脑CT 扫描可见相应部位梗死灶,脑MRI检查能较早发现较小的腔梗病灶。

腔梗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腔梗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和饮酒等,都是腔梗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些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平时可能没有脑梗死的明显症状,如果做脑部CT 或脑部核磁共振,有可能发现腔隙性低密度影的脑梗死灶,这些腔隙性脑梗死灶可能是在几月甚至是几年前发生的,尤其是头颅CT 发现的病灶大多是陈旧性的脑梗死。

腔梗在临床上虽然症状轻微,但是腔梗患者再发脑卒中的概率明显增加。它说明患者可能脑动脉有硬化,要积极寻找其危险因素,需要进行血糖、血脂、血压、颈动脉超声等全面检查,严格将这些指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同时要戒烟限酒。对伴有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或MRI,以便早发现早干预。如果是老年人频繁地咬舌头,那就要引起注意了,有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前兆。病情刚刚出现时,只引起很小范围内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即形成腔梗。这时的症状主要是一些需要精细配合的动作无法很好地完成,例如吃东西时咬舌头、上楼梯时容易踩空等。

猜你喜欢

头颅脑部中老年人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早期头颅成形术和神经学改善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嵇康·绝响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