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山岛上拜“榕公”

2019-12-04

文史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东山岛供品自然村

在福建东山岛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不少老百姓在村郊和风景区的老榕树前,点燃香烛,虔诚地供奉水果及糕饼,然后喃喃自语地祷告一番。走近一听,他们都称这些老榕树为“榕公”。

所谓“榕公”,就是海岛老百姓对庇佑他们的古老榕树的尊称。在东山县城西埔镇,有个叫“榕脚”的小地方,就因一棵数百年的榕树而得名。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人们还给“榕公”盖了个小巧玲珑的微型庙宇,逢年过节,给这个一米来高的庙宇挂上小红灯笼,装饰一新,当地文化人独运匠心地在“榕公”两旁撰题一副嵌首对联:榕城繁荣千古秀;公灵显赫万年春。几乎每天都有老百姓带上供品来到这棵树干粗硕的榕树下烧香、点烛、献茶,呈上各种各样的供品。

笔者长期从事民俗研究,知道“榕公”是没有历史文献记载的,这是老百姓出于对植物造福人类的感恩,自发塑造的一种神祇,它表达海岛老百姓对榕树的一种敬仰之情。出生于东山岛的明末著名书法家、理学家黄道周曾饱蘸浓墨写下传世名篇《榕颂》,对榕树大加赞颂,勉己教人要似榕之高尚、学榕之利人、树榕之坚定。

常言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东山岛人崇榕为“公”,与当地历史上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关。解放前,东山岛生态环境恶劣,特产风沙,只有生命力顽强的榕树能够存活。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在东山岛操练水师准备收复台湾前,见东山岛风沙肆虐,草木稀疏,号召将士们种植耐旱、生命力顽强的榕树。存活下来的古榕树虽然老态龙钟,皮骨凸露,但是气根飘逸,枝干繁茂。多情的东山岛人念念不忘先贤恩德,不时到古榕下敬奉“榕公”,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崇榕风俗。

榕树被视为是最有灵气、最富情感的“树中寿星”。东山岛有130多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都种有榕树,据了解,民间的“榕公”超百个,俗言“有榕才成村”。闽南方言“榕”与“成”同音,当地人习称榕树为“成树”,大多数居家也喜欢种植盆景榕,以祈能有所成就。解放前,到国外谋生、经商的人在远涉重洋之前,习惯带上一株榕树苗到旅居地种植,以表示不忘家国,同时也祈望事业有成(榕)。

自古至今,东山岛老百姓自发为“榕公”建房、造桌、挂彩。漫游东山岛,无论在村头巷尾、屋旁路边,还是在寺前庙后,庭院阳台,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榕树。

总之,拜谒“榕公”之俗,是东山岛人把古榕拟人化,感恩榕树、尊奉榕树,以祈盼美好生活的朴素感情。就像关公、妈祖等神祇一样,都是由人至神,榕树被东山岛“神化”也就见奇不怪了。也正因为海岛人崇榕成风,自古以来保护了无数古榕树不受折损毁坏,许多被列为福建古树名木的榕树就是自古以来被当地人敬奉的“榕公”。

猜你喜欢

东山岛供品自然村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探索东山岛乡村旅游的未来之路
福建东山岛有思
福建东山双东湖“纳潮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蜡制供品
麻生向靖国神社献供品
国共在大陆的最后一战——东山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