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外部市场治理对技术创新促进的思考

2019-12-02许龙王可瑜刘昌年

价值工程 2019年30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有企业

许龙 王可瑜 刘昌年

摘要:在国际社会,公司治理是技术创新的内在推动力量。但是,国有企业内部公司治理一直处于疲弱状态,对技术创新驱动乏力。因此,在玛丽斯-曼妮假设理论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外部公司治理的推进,即寄希望于职业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资金市场、控制权市场治理的推进。

Abstract: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the intrinsic driving force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owever, corporate governance with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been in a weak state and is weak in driv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refore, under the Maris-Manny hypothesis theory, the growth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largely hoping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x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that is, hoping for the governance advancement of professional manager market, product market, capital market, and control market.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外部公司治理;市场治理;技术创新

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ex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market governanc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0-0024-02

1  公司治理是驱动技术创新的根本性动力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国有企业的兴衰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持久性,也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以及价值观、信念、主义等意识形态。目前,并没有发现国有资本存在着高效率或者超过民营资本效率的有力证据,且即使发现,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也很难就此而改变。因此,如果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资源的功能,去除国有企业的一些阻碍竞争成长的弊端,才是实实在在的“硬道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在本质上就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这一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公司治理的成功。

公司治理是人類经济发展史上一项伟大的创举,是知识经济时代卓有成效的经济制度,为西方经济的腾飞和全球经济的推进提供着巨大的制度性动力。同样,公司治理对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存在着终极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没有公司治理,也就是没有持续、高效、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西方企业中,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驱动效应是切实存在的,且非常明显。我国的研究者对国有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在技术创新中的促进效应也进行了多方的探讨,认为,如果国有企业能够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样会对技术创新产生驱动作用。但是,在国有企业中能否建立良好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在我国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长期的、激烈的、望不到尽头的争论,这也为内部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促进的有效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2  外部市场治理是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

玛丽斯-曼妮假设(Marris Manne Hypothesis)是外部市场治理的理论基础,认为公司的控制权市场不仅可以对经理人“内部人控制”行为进行直接约束,还可以通过对公司治理的优化而实现对经理人“内部人控制”行为的间接约束,即使在公司治理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外部市场治理也可以单独发生作用。在玛丽斯-曼妮假设下,公司治理被分为两个部分,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市场治理,传统的公司治理就是内部公司治理,而外部市场治理除了控制权市场外,还存在产品市场、资金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等要素。

Giroud X, Mueller H M(2012)认为外部治理主要包括产品市场竞争、经理人市场竞争、控制权市场竞争等,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债权人、机构投资者、中介组织和自律组织、经理人市场、公司雇员、供应商、客户、政府等。经济学家樊纲基于中国的国情认为,外部治理环境至少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法律制度环境和契约文化等方面。

外部治理在西方企业中的作用是现实存在的。Jensen&Meckling(1976)认为债权人可以监督债务人的财务行为,抑制公司的代理问题。Myers(1977)认为良好的债权人治理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解决公司投资不足的问题。

外部治理对西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直是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外部公司治理或外部市场治理在西方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西方企业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一个重要动力源。同时,在市场经济下,西方企业的外部市场治理也在逐渐完善,对技术创新的促进存在着强劲的可持续性。

3  国有企业外部市场治理未能发挥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何去何从呢?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颁布,标志着公司治理成为国有改革的方向之一,被给予极大的厚望。十余年来,投入了无数的心血,如果以闹剧收场,则中国社会的震动无异于唐山大地震。在此情况下,外部治理的开发和实施是激活内部公司治理、拯救公司治理工程于湮灭的必由之路。在西方社会,外部治理一直发生着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外部治理中的市场治理机制的功能更为强大。但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外部治理的功能一直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如荒冢中的磷火,或明或暗、殷殷灭灭。

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者对外部治理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林勇、连洪泉(2009)构建了外部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的动力模型,认为外部公司治理不足以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增长。史耀波、邓朝晖、杨水利(2013)以交易成本经济学为视角,从技术创新的资产专用性出发,发现外部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仍存在许多障碍。谭庆美、陈欣(2015)认为我国企业外部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力度较弱。

总体而言,这些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外部市场治理对技术创新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较为微弱,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有效地优化外部市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外部市场治理的激励功能,则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有可能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可见,国有企业外部市场治理的优化及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项艰巨的挑战。

4  国有企业外部市场治理实施应明确的理论观点

在国有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功能缺失的前提下,外部市场治理主要探讨如何发挥职业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资金市场、控制权市场在技术创新中的激励作用,以及独立董事市场和利益相关者市场的辅助作用,以提高外部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从而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如下理论观点:

第一,产权虚置问题是阻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尽管在我国理论领域,公司治理的研究红红火火、风生水起,在实践领域,公司治理的实践如火如荼、铺天盖地,但是,由于产权虚置、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错位、委托-代理环节过长且变形、交易成本过大,其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并未取得我们想象中的成功,极有可能是在低效运行,甚至是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不过,由于产权清晰,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效应是存在的,但不能无原则地将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成功移植于国有企业。

第二,公司治理的滞后导致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不足。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司治理的滞后,无论是外部公司治理,还是内部公司治理,均对技术创新驱动乏力。内部公司治理驱动乏力的根源在于产权虚置所引发的治理无效性,外部公司治理驱动乏力的根源在于各类市场竞争机制的功能尚未得到发挥。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在可见的未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应主要借助于外部公司治理的力量,主要发挥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资金市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由于产权改革的滞后性,国有企业外部公司治理的活力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激活和发挥。

第三,国有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耦合效应。国有企业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外部治理一方面对技术创新存在着直接的驱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治理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间接的驅动作用。从技术创新终极成长的视角来看,通过内部治理而传导的间接功能则更为强大。为了尽快激活和强化公司治理对我国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也为了避免国有企业含辛茹苦十余年的公司治理基业成为“烂尾楼”,国有经济应尽快启动外部公司治理的作用,尤其是发挥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持久性驱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政强,魏志祥,谢振宇.核心价值观认同、心理幸福感和成功智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知识型人才的数据检验[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5):20-29.

[2]王建成,卢桂成,常光辉,张同建.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职能的弱化及重构[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34(173):105-110.

[3]张成华,王海军,王华.虚拟公司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产学研公共地悲剧治理研究——基于寻租、合谋、机会主义行为抑制的中介效应检验[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6):81-90.

[4]刘瑞文,黄洪斌,曹利莎,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风险防范促进效应实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33(170):30-38.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