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

2019-12-02余新彬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积极评价创设情景参与

余新彬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一个当代公民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关键词:创设情景;重视操作;积极评价;组织辩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1-0026-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结合实际谈谈几点做法:

1.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参与

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教学中的概念、判断等,如果不通过艺术讲解,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教学特有的美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创设问题的情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意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意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上课开始,我拿着48根铅笔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睁大眼睛,各自在想:老师拿着这么多铅笔要干什么?于是,我指着这些铅笔说:“这些铅笔我要分给四个小组,要让第一小组分得这些铅笔的14,第二小组分得这些铅笔的28,第三小组分得这些铅笔的416,第四小组分得这些铅笔的832,大家说说看,这样分法合理吗?谁分得多?谁分得少?”我这一问题一提出,有的说:“这样分不合理,第四组分得多了。”“第二组分得多了。”还有的说:“这样分得很合理,四个小组分得一样多。”同学们争论不休,但是都没有充分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因此,学生都用热切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老师,希望從老师的眼神中得到准确的评判。接着老师分别派四个代表上来依次把这些铅笔分成4份、8份、16份、32份,各自拿去应得的份数。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之后全班学生仍然很惊奇轻声议论着:怎么会一样的,难道这四个分数一样大吗?这时,教师也故意带着好奇的口吻说:“奇怪,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怎么它们的大小相等呢?究竟什么缘故?”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好,迫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于是教师就抓住了这个极好的时机,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

2.重视操作,让学生多参与

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运用,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因而,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提高兴趣,便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理解问题,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题作用。

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把圆柱学具剪下一个方形和上下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并要求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半径,计算出面积,然后叫学生把长方形卷成圆筒,并把两个圆向内折成一个圆柱形的纸筒,再把它展开,这样两次反复观察思考,随即叫学生阅读课本。在学生阅读教材时会有所思,也有所悟,津津有道,提高了自学效果。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领会了侧面积、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参与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在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评价作用。因为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发现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都获得成功。对未成功者教师应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他们发现并纠正错误。

如在教“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把下列的数化简:1009.50500

有位学生这样化简:1009.50500=1009.55

顿时,班上有部分同学“哄”地发出嘲笑声,这时我问:看来大家很有见,是吗?是彻底错了吗?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地方是正确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教师讲评错的关键。这样处理既教育了其他同学,又给了这位学生自信,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4.组织辩论,诱导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创设辩论的情境,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开辩论有很多好处。开展辩论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利于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讨论还创造了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辩论还可以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起辩论也可根据书本中的结论展开辩论。

如判断下列各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大部分同学认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其余两个不是。也有小部分的同学认为全部都是。到底谁对谁错呢?学生谁也不服谁,这时我让学生约分后来观察,也可以用除法的计算方法来检验。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参与的力度,不断挖掘学校及周围的教学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勤于实践、精于合作、勇于探究、善于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水平,在新课改中迅速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陈玉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30).

[2]张海波.小学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2(04).

猜你喜欢

积极评价创设情景参与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