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你的小手,创造春天

2019-12-02古双存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丫自闭症燕子

古双存

小丫,女,9岁,三年级,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从小患有自闭症,直到三岁,父母才发现。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家里没有经济条件给她治疗,直到读小学,病情都得不到缓解。当时,城里的特殊学校学位已满,小丫没法入读,只能在村里随班就读。

小丫从不与同学说话,上课不会回教室,在走廊转悠,得教师去找她。同学察觉她怪异,加上她成绩奇差,便疏远她,孤立她,甚至捉弄她,欺负她。好几次,放学回家,小丫鼻青脸肿。家长问她怎么回事,她说不清楚。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效果却不明显,小丫依然被孤立,被捉弄,受欺负。

了解情况后,我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动情地向学生们介绍小丫的情况,激发大家的同情心,一起来帮助小丫;同时,我和小丫妈妈在班级微信群和家长会上争取家长们支持。农村地区民风淳朴,家长们没有反对,还有不少家长出言安慰。但是这样还不够,为了让小丫融入班级,发生改变,我做了这些努力。

关爱不停

自闭症儿童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创设安全健康的环境,让他们完全融入集体。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走到小丫身边,与她握握手,送上微笑与大拇指,或者对她说声“加油”;课上经常关注她,对她的每一点小进步,都及时表扬;课间十分钟,我拉她一起跳绳,玩老鹰捉小鸡,与她聊天,轻声细语教她进教师办公室必须敲门,教师允许方能进去,看到喜欢的东西须经别人同意才能拿走,否则就不礼貌。慢慢地,小丫对我打开心扉,她会主动向我微笑,喊老师,虽然话仍然很少,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对我的喜爱。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同学的爱护、团结、帮助能给自闭症儿童强烈的潜在影响。为了让小丫缩小与同学的差距,我在班里举行“学会关爱他人”主题班会,教孩子们如何关心照顾弱小者。我采取“同伴指引,互相协作”的教育方式,专门为小丫成立“爱心小组”,让小组成员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她。小丫生日那天,我和学生们都送礼物给她,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慢慢地,小丫融入了班集体,学会了感谢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社交能力、模仿能力都有明显进步。

尊重特性

自闭症儿童的精神发育速度慢,接受能力弱,如果不强调个别化教学,随班就读会变成“随班混读”。个别化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了解小丫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后,我结合教材,为她制定近期、中期、长期的学习目标,引导她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此外,看视频和绘画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打开一条和外界交流的通道。

如讲《画风》一课时,我没有一开始就要求小丫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引导她通过视觉和感觉去感知,将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我让小丫观看视频后,用线条画出风的样子。小丫变得兴趣十足,不ー会儿,一幅独特的作品就完成了,她开心地捧着自己的杰作展示给大家欣赏。为了加深她和同学们的真实感受,我特意把教室的风扇打开,课桌上的書本、作业本被风吹得哗哗作响,让小丫和同学们一起再画一幅画,配上几个简单的词语。从小丫的字画中,我可以看出她与众不同的感受。

定制标准

在教学中,我尊重小丫人格,诱发她的主动性,引出她的独特性,让她充分表现自我,然后用她可以听懂的语言去评价她,指点她。在《燕子》一课中,我让学生画一只小燕子。有学生高声说:“老师,小丫的燕子流血了!”我马上走过去,温和问她:“你的燕子为什么会流血呀?”她慢吞吞地说:“小朋友欺负它。”我想了想说:“哦,你见过小朋友欺负燕子吗?”她点点头:“用石子打它。”我轻声问:“你想让小朋友不要打燕子是吗?”“嗯。”小丫眼里闪着光芒。我大声说:“同学们,燕子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打燕子对不对呀?”“不对!”“小丫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大家要向她学习,老师奖她一颗星星!”小丫接过星星左看右看,她那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笑容,感染了班上每一位学生。

当然,小丫并不是每次都那么有灵性。大多数时候她是“特殊”的。比如,抄写生字词,她可能十个生字词全部都写错,不是缺笔少划,就是画蛇添足。但我采取的方式不是批评她,而是反行其道,进行表扬:“小丫,你真棒!这些字写得真像,如果再添一笔或减一笔就完全正确了。来,老师教你写。”于是小丫高高兴兴地在我的指点下重写。有时,我也会请她妈妈抽空来学校陪她上课,辅导她学习,小丫的学习也慢慢追上来了。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让自闭症孩子与普通孩子共同成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关爱、尊重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尤其是敏感脆弱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需求的自闭症儿童。作为乡村教师,要用爱和耐心为他们创造一个春天,让他们像普通儿童一样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幸福。

猜你喜欢

小丫自闭症燕子
燕子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燕子
好大一棵苹果树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燕子一家
豌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