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

2019-12-02梁璞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梯队高校学生交流

梁璞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字:互联网 高校学生管理 创新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网络信息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社会网络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作为引领科技前沿的群体,高校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相当熟练。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传统管理模式不断遭受着冲击和挑战,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而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1 高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把世界各地都联系起来,人们可以轻松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与网络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密。在中国,青年人已经成为最大的网民群体,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不仅仅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新途径、新方法,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根据微博校园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至少有86%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开始使用手机上网,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体验过BBS、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等应用,平均用手机上网已超过了传统上网的时间,APP 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代表名词,在大学生群体常用APP中,分为四个梯队,其中,渗透率最高的第一梯队为QQ(96%)、微信 (95%)、微博 (87%);第二梯队则只有一个APP 抖音 (58%);第三梯队包含百度贴吧(40%),知乎(37%),快手(30%),超级课程表(29%);第四梯队分别是陌陌(11%),课程格子(11%),豆瓣(11%),以及西瓜视频(8%),映客(6%),一直播(6%)等各类应用形态。可以认为,中国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同时具备创新体验者、扩散引领者和主力应用者三重身份。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意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互联网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新常态”。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利与弊

2.1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利

互联网环境下带给学生管理工作的“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管理者可以利用更广阔、更直接、更便利的平台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在新媒体平台交流中是没有等级限制的,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自由选择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得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逐渐淡化,有利于营造师生平等共处的氛围。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辅导,与学生有效交流,实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传播人文情怀,获得学生的信任,增进师生感情。再次,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建立学生管理平台,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丰富教学管理的形式,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弊

互联网环境下带给学生管理工作的“弊”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形,他们的想法相对单纯,网络中的“垃圾信息”、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侵蚀着高校对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不利于主流价值观在大学中的传播。其次,学生利用QQ等平台发布的文字和图片,虽然部分可以展现学生的心理状态,但不能完全判断学生产生此情绪的原因和经历,容易由此引起误会,造成师生沟通的障碍。再次,互联网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大多发生在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不多,这样使得学生产生新的人际障碍,大学生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从而对学生管理者深入了解学生带来更多麻烦。

3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方式

3.1 建立一支了解新媒体,懂得操作,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

学生管理人员需要学会应用新媒体,在网络世界中与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博弈,保证校园网络安全有序、健康平稳地进行,加快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网络人才队伍。在思想政治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学生团队建设工作,实行项目运行、梯队管理等措施,在新媒体的运用方面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创新,发挥专长,得到锻炼。

3.2 搭建一个以互联网为依托,思政教育为中心的高效平台

积极创建“红色网站”,在校园网上建立理论专区,收录马克思、邓小平理论等主流思想的著作,通过小故事形式宣传主流思潮,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上开展系列活动,如:知识竞答、课件制作、答题赢积分、演讲比赛等等。互联网具有影响大,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点,通过网络,能够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接受思政教育,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3.3 灵活利用互联网这,使之成为师生有效沟通交流的新媒介

深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在老师的面前难以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网络具有隐秘性和虚拟性,在网络中交流可以减少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和顾忌,学生常常在自己的网络博客、QQ、微信上倾吐自己的心声,切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作为学生管理者,就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媒介,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更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及时地加以引导和教育,一旦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就容易获得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可以利用 QQ、微信等和学生传递信息,或者做网络调查问卷,这样不仅更加快捷,而且更为真实。另外,学生管理者在面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求助时,利用网络耐心的解答、咨询和辅导,可以很好地规避学生胆怯、敏感的心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学生管理者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管理的创新模式,更好地更有效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梯队高校学生交流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