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拓展式教学

2019-11-30楼思远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单位向量成角实数

楼思远

【摘要】向量理论有着深刻的数学内涵,它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他数学领域问题的基础.本文通过“问题情境—引导与设问—解释与拓展—反思”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所学的向量基本内容进行拓展式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拓展式教学;核心素养

向量理论有着深刻的数学内涵,它既是代数研究对象,也是几何研究对象,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他数学领域问题的基础,在解决很多问题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只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应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对所学的简单内容进行拓展,从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以下为笔者的一节向量拓展课的过程:

师:今天,我们从向量的一个简单结论入手,推导出几个与立体几何与不等式相关的结论.如图所示,在△ABC中,根据加法法则有:

AB+BC+CA=0,

能否从这个恒等式入手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呢?我们知道向量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而向量的模则为数量,通过何种操作可以进行向量与它的模之间的转化?

生:可以通过平方将向量变为模的平方.

师:请动手试试,看能得到怎样的结果?(让学生自己琢磨3分钟)

学生甲:老師!我得到了一个向量的数量积与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由AB+BC+CA=0得:

AB=-(BC+CA)AB2=(BC+CA)2,展开后得到:

CB·CA=CB2+CA2-AB22.(1)

师:很好,该式免去了向量夹角的判断,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乙:也可以由余弦定理得到:

CB·CA=|CB|·|CA|cosθ=|CB|·|CA|·|CB|2+|CA|2-|AB|22|CB|·|CA|=|CB|2+|CA|2-|AB|22.

学生丙:(不屑)这个结论很多人早就知道了,而且平时也经常用,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师:是的,这是平面内的一个结论.我们知道空间向量是研究立体几何非常有效的一个工具,能否将我们刚得到的结论推广到空间呢?先看这么一个题目:

例1 空间四点A,B,C,D满足|AB|=3,|BC|=7,|CD|=11,|DA|=9,则AC·BD的取值().

A.只有一个

B.有两个

C.有四个

D.有无数个

分析 显然这四点构成了空间的封闭四边形,同学们可以类比刚才的思路进行推导,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等五分钟)

学生甲:我刚开始的思路是在等式两端各放两项再平方,根据对称的思想简化运算,但是计算太复杂,于是我转变思路,仍然只留一项在等式左端,得到:

AB+BC+CD+DA=0DA2=(AB+BC+CD)2

=AB2+BC2+CD2+2(AB·BC+BC·CD+CD·AB)

=AB2-BC2+CD2+2(BC2+AB·BC+BC·CD+CD·AB)

=AB2-BC2+CD2+2(AB+BC)·(BC+CD),

整理后得到:AC·BD=AD2+BC2-AB2-CD22,把数据代入得答案为A(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非常漂亮的推导过程,非常简洁的结论.我们也可直接利用结论(1)得到相同结果:

AC·BD=AC·(AD-AB)=AC·AD-AC·AB

=AC2+AD2-CD22-AC2+AB2-BC22

=AD2+BC2-AB2-CD22.

如果不考虑方向这一要素,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与范围还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空间中任意两条异面直线AC与BD所成的角θ满足

cosθ=AD2+BC2-AB2-CD22|AC|·|BD|.(2)

由结论(2)我们可以解决一类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

例2 三棱锥A-BCD中,AB=AC=BD=CD=3,AD=BC=2,点M,N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N,CM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生:(过一分钟)是78,哇,比平移添辅助线快多了!

师:我们把这个结论称为空间余弦定理,它其实是平面余弦定理的推广,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对两个结论(1)和(2)进行对比记忆.留给大家两个课后习题:

练习1 四边形ABCD满足AB=BD=DA=2,BC=CD=2,现将△ABD沿BD折起,当二面角A-BD-C在π6,5π6变化时,直线AB和CD所成角的余弦值的范围是.

练习2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BAC=π2,AB=AC=AA1=2,点G,E分别为线段A1B1,C1C的中点,点D,F分别为AC,AB上的动点,且GD⊥EF,则线段DF的长度的最小值为.

师: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我们通过刚才的拓展研究,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真是收获满满啊.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当遇到一些简单而直观的图形问题时,我们不仅要观其形,知其性,更要尽其理,终其道.

生:(会心的笑)老师,还能有其他“神奇”的发现吗?

师:(笑)“神奇”这个词用得不对,刚才的几个结论都是我们大家理性思考与推导的结果哦!要说到有趣的结论,让我们重新回到△ABC中:已知AB+BC+CA=0,若用e1表示AB方向上的单位向量,e2表示BC方向上的单位向量,e3表示CA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则有:

|AB|·e1+|BC|·e2+|CA|·e3=0.

这个恒等式看上去平淡无奇,如何寻找突破口呢?(停顿)注意到单位向量已经是最简单的概念,那么我们能否从三角形三条边这一个制约关系入手?

生:若是把三条边用任意三个正实数代替,那么只能得到一个不确定的新的向量,这个向量的方向与大小都不确定,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师:可否把向量的方向这一棘手的问题归避?从我们刚刚推导(1)的过程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生:(恍然大悟)平方!

学生丁:把三角形三条边换为任意的实数x,y,z,再将等式两端平方可得:

x2+y2+z2≥2yzcosA+2zxcosB+2xycosC.(3)

虽然向量没有了,可是又多了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式子好像变复杂了.

师:补充一点,等号在x∶y∶z=sinA∶sinB∶sinC時取到.注意到实数x,y,z为任意的,而三个角A,B,C为某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即可.若对它们进行不同的赋值,则可以生成大量的新的不等式哦!比如,下面2个问题:

例3 在△ABC中,证明:cosA+cosB+cosC≤32.

例4 已知x,y,z为任意的实数,证明:x2+y2+z2≥2(xy+zx).

学生丁:的确可以对(3)用赋值法来证明这两个题,可是从函数的凹凸性和基本不等式入手,似乎更简单也更自然,感觉这个不等式没啥优势啊.

师:知道难不住你们,我们再看一题:

例5 在△ABC中,求3cosA+4cosB+5cosC的最大值.

生:柯西不等式,均值不等式似乎都不行,此时根据(3)对该不等式赋值得到最大值为729120,当且仅当sinA∶sinB∶sinC=13∶14∶15时取到等号,原来这个不等式还是蛮有用的.

师:由于我们平时碰到的不等式大多都是限制在正实数范围内进行讨论,因此,对(3)用正实数nsm,smn,mns代替x,y,z得到:

mcosA+ncosB+scosC≤12nsm+smn+mns.(4)

这个式子比(3)结构简洁,同学们若能记住则大有裨益,我们再看一例:

例6 在△ABC中,证明:cosA+2cosB+3cosC≤11612.

生:与例5类似,轻松解决.

师:再次强调一定要注意验证取等条件哦!同样留给同学们两个课后练习题:

练习3 xy+xzx2+y2+z2+yz的最大值为.

练习4 已知正实数a,b,c满足:a+b+c=abc,证明:11+a2+11+b2+11+c2≤32.

(可以利用三角恒等式tanA+tanB+tanC=tanAtanBtanC换元)

师:(笑)同学们脸上似乎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上这节课之前,有几位同学能够想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恒等式,可以拓展延伸出这么多深刻而优美的结论呢?这正是应了那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若能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细心一些,对一些基本的结论做一些拓展研究,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我们下课.

课后小结

本文展示了如何围绕一个简单基本的知识点,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新的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代数和几何之间的密切联系所深深着迷.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师生之间积极的交流与互动下,学生既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也锻炼了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之间相互转化的能力.

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应当鼓励学生通过镌刻系统使他们自己的思维可视化,通过参与辩论活动说出他们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去说出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感悟,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思不断对此进行改进.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依据特定的对象,环境和教学内容去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而不应机械地应用某种理论或教学模式,比如,过去的“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环节教学法,就会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开放一些,给学生更多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现行的教学模式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本堂课以“问题情境—引导与设问—解释与拓展—反思”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对一个基本问题的深入挖掘和拓展研究,让学生看透了问题的本质,并提高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最后笔者想指出: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单位向量成角实数
“实数”实战操练
成角近段旋磨对严重钙化成角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价值
错在哪里
单位向量用途大
认识实数
1.1 实数
不容忽视的基本概念—单位向量
比较实数的大小
平分集与球面的交集的连通性及其应用
Orthofix半环式结合单臂可延长外架矫正股骨短缩合并成角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