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亲其师,传其道”开始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机制研究

2019-11-30许麒晟

艺术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途径课堂教学

许麒晟

摘 要:教师在角色转变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专业水平有充分的自信,同时,善于观察学生状态,及时引导的技巧与方法等,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絮化教学内容,通过类比学习,对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教辅者”其实是学生预期看到学习“效果”的保障,也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否产生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堂教学;途径

1 “亲其师,信其道”,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

当前高职艺术学生已经开始文理兼收,结构成分更为多样,且逐渐以“00后”为主要教学对象。其思维更为独立、个性更为自我,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将上大学、学技能为生存而学习作为目标。

不过,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并开始努力学好。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和老师的私人关系保持密切良好的狀态。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所呈现出的状态。“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也恰恰说明,学生为生存学而不同,为喜而学将会成为优秀学生的一种品质;教师教书育人,不仅在于课堂之“授业”,学生来有所学,教师需有自己的人格色彩与专业魅力,展现出所学专业的良好愿景,吸引学生回到教学本位中取,也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归课堂本位思想,即在课堂上以培养“学习者本位”能力为出发点,开展课堂教学的办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设计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师的角色也应由“主讲”的概念发生转变,引导学生融入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及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亦离不开老教师的指导。

因此,“亲其师,信其道”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角色也因适应时代变化而转变。

2 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皮格马利翁,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朝着良好的愿景出发,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研究的内容之一。积极的学前引导,让学生看到所学专业的希望与成就感。通过教师的指引和学生的实践探索,最后落地而获得相应结果的奖励,从而不断进行专业学习,获得学习乐趣。

由此出发,教学课堂需要优化教学情境、教师加强课堂角色扮演,鼓励参加课堂交互,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评价的奖励机制。课堂上,学生、教师以及课程相关资源,形成与普通课堂有别的课堂三要素,成为“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共同利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产生实际效果,是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重在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关键。因而就需要弱化传授讲解的过程,转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引导,从而获得成就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适应新的挑战。

2.1 细化学、仿、做教学模式,由易到难设置,细化教学情境,努力将教学情境落地,让学生看到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所谓学、仿、做,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规定选题以假项目真做、真项目假做的教学方式开始模仿练习,进而达到能够独立制作的目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产生“学的兴趣”,看到“教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为使学生产生学习原景,教师需要对教学情境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知识絮化,设计思考:最初应该学什么,学生才容易入门?如何将该教学情境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学生会学到什么技能(或知识)?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并作出诊断和改进,得到该技能或知识点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所设计之情境应由易到难,让学生看到结果,获得成就感,使教学情境落地。例如,设计一个纸质条形牙膏盒,教学情境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牙膏盒是如何折成盒的,需要多大的尺寸与结构才能将盒型封闭,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和技巧制作出一个条形牙膏纸盒?是否有奇思妙想加以创新的可能?通过教学情境实践,絮化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思考,立足于学生既有的知识传授和体验,同时亦要求学生创新和思考,努力将所学情境化为成果,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到教学中应当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2.2 利用“学、仿、做”互动引导教学设计,学习类比与实际体验,是“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础

“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构建,是以学、仿、做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其实是对客观事物的学习类比。所谓类比,是借由两个对象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通过推断、比较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一个新的对象上的教学手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训练,让学生发现事物间的联系,通过临摹制作,得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在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诸多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设计类专业抽象概念包含其中,从传统的教学概念出发,从概念到定义或从原理出发进行“传授式”教学,由于并无实际参照对证,课堂将显得略枯燥,即使勉强接受,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从教学实践来看,立足于学生生活常识与实际体验,借助类比法,使新知识与旧常识之间产生连接,能让学生更易接受,减少新知识所带来的生疏感、抽象感。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类比”这种让未知变为已知的学习方法有充分的理解,对今后课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素质之一。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会有相应的转变,学生从“接受者”变为“学习者”,教师从“传授者”变为“教辅者”。教师“资源信息提供”质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利用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辅助,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对“信息提供”的理解不同,学生遇到问题也会不同,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进而开展教学,使学生参与到话题中去,在类比中完善学习方法,丰富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情境项目落地,产生心理满足感。这对教师在角色转变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专业水平有充分的自信,同时,善于观察学生状态,及时引导的技巧与方法等,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絮化教学内容,通过类比学习,对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教辅者”其实是学生预期看到学习“效果”的保障,也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否产生作用的关键。(见图1)

2.3 良好的评学效果及相应的奖励机制是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体现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积极表现在于对学生的合理“期待”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实践价值的回归。因此,良好的评学和奖励机制是激发学生潜能,达到学生“预期”,让他们更加热爱本专业学习,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闭环。

搭建学生展现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作品,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举办课程分享会活动,展示学生的优秀设计,增强学生自信,亦有助于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传帮带作用。同时,组建学生团队,树立合作意识,将实践作品带入社会和企业,为学院和学校工作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

从实践结果来看,若想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表现。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同时,从更高层面看来,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是保证高效课堂的根本。教学成果离不开过程,两者相互共进,最大限度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途径课堂教学
《星.云.海》
《花月夜》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