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2019-11-30马宁宁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生活

马宁宁

【摘要】德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我们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一、挖掘教材,适时渗透爱国教育

祖国,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当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时,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还有许多数学家,对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如劉徽、祖冲之、陈景润……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家们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比如,在学习圆周率π的知识时,学习应用时一般取π≈3.14,学生要掌握并且应用根本用不了一节课.因此,我们可以把π值发现的历史过程讲给学生听.我国在公元前100多年的《周髀算经》里就记载着“周三径一”,南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最早精确地推导出π的7位小数,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由此,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鼓舞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又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劳动节”“中秋节”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再比如,在教学比例尺的应用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最想去的地方(北京、台湾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国情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重视教学过程,及时渗透德育教育

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闪现着德育教育的身影,我们在对学生传授教学知识时,一个章节、一个知识都可以引入品德教育内容,甚至一句话、一道随堂练习题也能够把品德教育内容插入进去.

比如,在讲解比和比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黄金分割”的概念,向学生阐述美学、审美等相关概念,并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建筑物或事物等,如向学生展示法国埃菲尔铁塔、古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等建筑物图片,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比例”的概念,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美学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另外,在讲解图形旋转、对称等知识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在其中融入美学教育,指导学生利用基本图形去设计一些美丽的图形,让学生学会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在教学“重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4亿人可以节约14亿粒米,重量是3465000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合3465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24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听过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这样设计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学生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瓶饮料?学生们击掌一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瓶饮料;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蛋糕?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学生们回答:“半个蛋糕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夸奖学生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德育教育的渗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效果.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后,可以设计“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交往的能力,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深入挖掘教学中的可用资源,充分借助教学资源来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开展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握学生的思想命脉,触动学生内心,让德育教育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李寿辉.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教学渗透浅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286.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数学生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生活感悟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