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19-11-30陈联沁陈桂芬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实践研究高中数学

陈联沁 陈桂芬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开展方式,并帮助学生在高效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课堂参与程度的提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分课堂”的利用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效,并促使学生在对分课堂中掌握知识学习主动性、提升知识探究能动性,进而实现数学知识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对分课堂;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

1.福建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人机交互下的中数学翻转课堂实施方案探究”(项目编号:FKXB15-643);

2.2018年省级课题 《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案例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YYB-2018025.

對分课堂就是指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进行均分,一半的时间让教师进行数学知识教学、一半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同时,对分课堂还主张知识教学与学生讨论互相分离,并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效.其实,这种课堂教学形式的出现是顺应学生学习能力的必然:在高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经过多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大大提升,其问题解决思维、知识应用、知识迁移和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进步.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要求,并在对分课堂的开展中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学习需求,进而帮助学生在教师教学和点拨中实现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自主探究中完成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在师生合作总结中完成知识的深化理解.

一、教师教授数学知识

对分课堂的教师教授步骤其实就是需要教师针对新课程的知识框架、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讲述,并通过重点知识的深化引导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因此,在对分课堂中,教师的知识教授具有“抛砖引玉”的重要作用,不仅需要通过知识教授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还需要通过引导来深化学生的知识框架把控,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知识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效,就通过对分课堂的开展来组织教学.首先,笔者为学生整理函数知识的框架,整合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通过已学过的二次函数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及其几何意义、奇偶性;其次,笔者结合函数图像的运用和讲解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函数的性质,使学生具备通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经过知识的整合和教学,笔者帮助学生梳理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问题解决意识,并通过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推理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简洁、明确性.同时,经过对分课堂中知识的详细解释和教学,学生不仅完成了函数知识框架的掌握,也实现了具体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生探究数学问题

在对分课堂的上半部分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对分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将传统的教、学一体化加以区分,实施“隔堂讨论”,并促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讨论,然后在下次数学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知识的总结.

例如,仍然以“函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例,当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了知识的结构和细节讲述后,就通过典型问题的设定来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但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虽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突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的课堂讲述再一次进行知识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化知识认知和理解.经过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学生开始尝试将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当中,并在遇到瓶颈时细心思考、耐心解答.最终,学生将自己得出的问题解答结果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探究,并针对曾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与互助讨论,进而完成了教师预留问题的解决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三、分组讨论共同总结

当学生在第一次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时间借助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因此,在第二次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效果和重点知识学习问题来进行师生共同解决,进而有效实现对分课堂的教学能效.

例如,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教授理解了“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后,学生就结合教师的课堂遗留问题在课下积极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完成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和重点知识的掌握.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对函数性质存在质疑和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在对分课堂的下半部分加以高效利用,并针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有针对性的重难点知识突破、总结.同时,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和问题梳理,笔者发现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几何意义的应用和单调区间的求解等问题依然存在问题,于是笔者积极结合经典例题进行教学拆解和讲述,并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基础上实现重点问题的突破和讲述,最终帮助学生实现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解决步骤的总结.

在高中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对分课堂的实施方式与开展意义,还需要通过详细、有效地对分课堂实施过程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自主探究与解决、课堂问题的突破和总结,进而切实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和数学探究能力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145-146.

[2]刘媛.高考数学复习中应用“对分课堂”模式[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7(4):32-33.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实践研究高中数学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