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人道主义

2019-11-3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主教雨果人道主义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出身于军官家庭。他才华横溢,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人道主义是贯穿他作品的主线。“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这是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

《悲惨世界》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巨著,100多万字。它共分五部: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赛特;第三部马吕斯;第四部布留墨街的恋歌与圣但尼斯街的史诗;第五部冉·阿让。五部各有独立的故事,枝叶繁复,但又都以主人公冉·阿让的活动为主线,结为一个整体。《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加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他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然而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己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这是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小说描写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三位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无情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等主题。它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多少年来,《悲惨世界》被一次次搬上银幕。

《悲惨世界》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集中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情节的安排上,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语言表达又不乏政论性和激情性。

雨果认为只有以道德感化才能彻底消灭社会罪恶,因而从冉·阿让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人道主义的体现。冉·阿让为了抢救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孩子们,偷了面包,被捕入狱,然而19年的苦役生活,让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平与公正面具下的罪恶,由此他立志要向社会复仇。出狱后,冉·阿让再次行窃,而主教却保护了他,在仁慈的感化下从此变成了一个舍己为人的人,用自己的博爱救助他人,不仅爱穷人,而且爱仇人,甚至爱一直追捕他的警探沙威。使得冉·阿让由一个受尽苦难而向社会复仇的劳动者形象,成为理想化的道德家形象、人道主義理想的体现者。社会所标榜的正义尺码——法律的惩罚,没能使冉·阿让醒悟,而主教的感化却使他人性复苏,成为道德的圣者,甚至体现法律原则的代表人物警探沙威也在崇高的道德面前受到感化,由于精神崩溃导致跳河自尽。这些都是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宣扬,但也是带有一定的空想性质的改良主义,毕竟纯粹以道德感化罪恶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但也不可否认作者对探索社会问题所作出的贡献,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方向。

冉·阿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等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者。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这时,他仿佛听见有个声音在他心里喊:“冉·阿让!冉·阿让!”他头发竖起来了,好像成了一个听到恐怖消息的人。

“对!没有错,干到底!”那声音说。“做完你现在做的事!毁了那两个烛台!消灭那种纪念品!忘掉那主教!忘掉一切!害死那商马第!干吧,这样好。称赞你自己!这样,说定了,下过决心了,一言为定,那边有个人,一个老头,他不知道人家打算怎样对付他,他也许什么事也没做过,是一个无罪的人,他的苦难全是由你那名字惹起的,他被你那名字压在头上,就好像有了罪,他将因你而被囚,受惩罚,他将在唾骂和悚惧当中结束他的生命。那好。你呢?做一个诚实的人。仍旧做市长先生,可尊可敬的,确也受到尊敬,你繁荣城市,接济穷人,教养孤儿,过快乐日子,俨然是个君子,受人敬佩,与此同时,当你留在这里,留在欢乐和光明中时,那边将有一个人穿上你的红褂子,顶着你的名字,受尽羞辱,还得在牢里拖着你的铁链!是呀,这种办法,是正当的!呀!无赖!”

汗从他额头上流出来。他望着那两个烛台,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在他心里说话的那声音还没有说完。它继续说:“冉·阿让!在你的前后左右将有许多欢腾、高呼、赞扬你的声音,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谁也听不见的声音,要在黑暗中诅咒你。那么!听吧,无耻的东西!那一片颂扬的声音在达到天上以前,全会落下,只有那种诅咒才能直达上帝!”

那说话的声音,起初很弱,并且是从他心中最幽暗的地方发出来的,一步一步,越来越洪亮,现在他听见已在他耳边了。他仿佛觉得它起先是从他身体里发出来的,现在却在他的外面说话了。最后的那几句话,他听得特别清楚,他毛骨悚然,向房里四处看了一遍。

“这里有人吗?”他惝恍迷离地高声问着。随后他笑出来了,仿佛是痴子的那种笑声,他接着说:

“我多么糊涂!这里不可能有人。”哪里有人,但是在那里的不是肉眼可以看见的人。他又把那两个烛台放在壁炉上。

于是他又用那种单调、沉郁的步伐走来走去,把睡在他下面的那个人从梦中惊到跳了起来。

那样走动,使他舒适了一些,同时也使他兴奋。有时,人在无可奈何的关头总喜欢走动,仿佛不断迁移地方,便会碰见什么东西,可以向它征询意见。过了一会儿,他又摸不着头脑了。

现在他对自己先后轮流作出决定的那两种办法,同样感到畏缩不前。涌上他心头的那两种意见,对他好像都是绝路。何等的厄运!拿了商马第当他,何等的遭遇!当初上帝仿佛要用来锻炼他的那种方法,现在正使他陷于绝境了!

这是《悲惨世界》中最为精彩的心理描写片段之一。当主人公冉·阿让得知一个名叫商马第的人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自己的替罪羊时,他没有一味地庆幸和欢喜,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想矛盾之中。

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我和一个具有良知的大我,在主人公冉·阿让的心灵世界展开了激烈而针锋相对的争辩,如同两个人的辩论赛,形象表现了冉·阿让良知的慢慢复苏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自然而然地感染和教化了读者,彰显了名著的魅力。

猜你喜欢

主教雨果人道主义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不会祷告的土著人
雨果剃发
跟踪导练(一)5
中世纪英格兰主教档案及其史料价值
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干涉浅析
抽烟与祈祷
人道主义援助
雨果的“谎言”
雨果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