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019-11-30魏育椿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互动合作高中数学

魏育椿

【摘要】合作学习突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加深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升华,极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从人员分配、明确目标、有效互动三方面简单探讨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关键词】合作;高中数学;人员分配;目标;互动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并提高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竞争精神.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师生的默契配合.究竟如何实施,本文就从下面进行简要说明.

一、巧分人员,灵活搭配

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等千差万别,合理的分配,能够充分发挥不同人的才能,使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无论哪种分组,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一个小组内的人员应该是能力各有偏向,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但是运算能力差,有的学生运算能力超级好,但是逻辑思维差,在分组时,这两种学生尽量分在一起,使得他们能够扬长避短,互补互助,使得他们能够应对不同类型的任务,增加小组的综合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无论哪一个小组,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己更好地成长.因此,为了使得大部分小组都能实现目标,需要缩小不同小组之间的差异,使得各个小组的实力旗鼓相当,便于小组之间的公平、公正的竞争.这需要教师平时及时观察,细心留意不同学生的优缺点、学习水平等,基于差异,综合考虑,使得组内学生可以集思广益,触类旁通,互相启发,打开思维的枷锁,会用不同思维和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此外,男女生在思维上有所差异,相对来说,男性的空间思维更好.所以分组时,全面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能力、性别比例等因素,综合考虑,实现不同思维的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小组中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的结合,有利于学困生模仿学优生的学习方法和模式,模仿实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整体的提高.因此,小组中的人员也需要涵盖不同层次的学生.总之,巧分人员,需要教师把控全局,站高望远,促进学生长久的发展.

二、明确目标,分责到人

合理的分组,使得小组人员配合得当,但若缺少明确的目标与责任,也无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开展学习合作前,教师需适当引导学生,设计好教学方案,使得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在活动进行时,教师需要及时把控全局,及时引导学生,防止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让学生自行根据目标难易程度,分配具体任务到小组成员身上,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其觉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时,教师将问题提出来之后,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和探究,然后小组内自行分责到人,将任务具体细分下去,使得每名学生都有事可做,最后小组总结概括,互相探究错误并及时更正.整个过程,学生的目标明确、责任明确,课堂教学质量十分可观.

三、有效互动,实现共赢

教学,需要教师的教,更需要学生的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展开,都要服务于学生.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更是如此.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去做华丽的表面工程,教师需要切实组织好并发挥好合作学习的作用,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中,在抛出奇偶性的定义和函数图像后,让学生思考奇偶函数的特性,但是不加合理的引导,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互动,学习极有可能会感觉到茫然,即使在教师给出答案之后,可能还会觉得一头雾水,更无法理解后面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教师留时间给学生思考,看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不及时的互动,沟通与引导,只会浪费课堂时间,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合作学习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各个小组进行讨论,但由于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极有可能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开始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踊跃主动发言和探究,而成绩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步伐,掉队进而对讨论不感兴趣,只是默默看着成绩好的学生.如此循环,成绩好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小组中的顶梁柱,自己随便怎么思考都比他们强的扭曲心理,无法深入透彻思考问题;成绩较差学生会觉得合作学习就是摆设,自己想不想、表不表达都无所谓,反正教师不会提问自己.整体下来,造成小组成员的成绩无法整体提升,使得合作小组的学习失去了意义.合作的目的是共赢,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互帮互助.成绩好的学生也要自觉放慢自己的速度,不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给他人留有思考的余地和表达看法的机会.教师在提问时,也要面向小组中的全体人员,不集中某一个人,某一个小组.

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才能实现共赢.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对a>1时,可以让成绩较差的学生画出其图像,并一步步询问其定义域、经过哪一个定点、奇偶性等问题,步步为营,让他们对相关内容有所感悟,最后在适时提问让其概括出其相关性质,小组再次讨论解决0

简而言之,广泛的应用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善、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探究精神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新知识,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实现了共赢.

【参考文献】

[1]闫冬梅.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97):68.

[2]王玉峰.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9):20.

猜你喜欢

互动合作高中数学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