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11-30中原工学院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7

物流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航空港临空港区

杨 楠 (中原工学院 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7)

近年来,作为支撑中部崛起的排头兵,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郑州航空港区已全面融入了“一带一路”建设,航空物流业持续提速升级,“空中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已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带动河南省更好地融入了全球经济大循环。但是,郑州航空港区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现状

作为内陆开放高地,郑州航空港区着力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成为了河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中国的航空大都市”已初具规模。

1.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聚焦于“一区一群一体系一新城”,港区在提升“空中丝绸之路”基础支撑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港区已基本建成安全、高效、畅通、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机西高速二期项目已建成通车,通车总里程已达418公里,形成了区内高效的公路运输网络,增强了航空港区的集疏运能力和辐射范围。以航空大都市为目标,航空港区的基础教育承载能力也进一步增强,郑州一中、郑州外国语学校、省实验小学等具有丰厚文化积淀的优质教育资源纷纷入驻港区,目前区内已有中小学80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港区教育资源体系。航空港区还按照低碳宜居、生态环保的理念,加快了园林绿地系统与水系建设,建成了“三纵三横”的生态廊道,已建成游园25座,绿化总面积达1 800万平方米。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及省立医院为依托,港区的医疗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座生态宜居的航空都市。

1.2 物流发展迅猛

通过空中丝绸之路的建设,2018年郑州航空港区的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货运增长率连续6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货运种类发展到200多个品种,货运吞吐量跻身全球50强,全货机航线数量位居内陆地区第一。郑州高铁南站串联起了“米”字形高铁网和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形成了“高铁+机场”的双核驱动格局。航空、铁路、公路“三网”深度融合发展,“三纵两横”的高速路网与快速路网初步建成。富士康航空物流园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带动了港区的物流投资,奠定了港区在国际上的物流枢纽地位。目前,作为中国重要的航空物流和冷链物流中心,郑州航空港区已占据了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高地,形成了集多式联运、智能物流于一体的物流生态圈,成为了亚太和欧美物流集散基地,为河南打通了融入全球市场的路径,也优化了我国的航空货运布局。

1.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郑州航空港区借助强大的物流优势,积极打造航空偏好型产业集群。近年来智能终端产业呈现出快速集聚发展之势,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的七分之一,形成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产业链布局,已成为苹果手机全球最大生产基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建设,占地2 000亩的“临空生物医药园”是集孵化、物流为一体的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拥有先进的生物医药大分子公共服务平台;飞机租赁被誉为租赁行业的“冠上明珠”,港区致力于打造飞机租赁业集聚地,将其作为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重点发展产业,并在2018年完成了国内首单跨境飞机转租赁业务,未来将形成千亿级的飞机租赁产业集群;港区的跨境电商业务也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通过区港联动等业务模式创新,2018年跨境电商业务交易额增长115%,居全国前列,跨境电商企业已达550家,国际知名跨境电商大多在港区开展了业务,跨境贸易产业链正在快速形成,促进了港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2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战略级航空港,郑州航空港区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形成了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但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2.1 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

郑州航空港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需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临空产业的人才供给是港区发展的重要支撑[1],但目前港区的人才基础较为薄弱,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基于约翰·卡萨达的第五波理论以及国外航空港的发展经验,航空偏好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精通空港管理和跨境电子商务的管理人才[2],需要相关的航空物流、航空租赁以及高端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还需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3],这些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航空港区的发展。目前,郑州航空港区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打造了“中国郑州航空港国际引智展示中心”,构建了引才引智渠道,但周边高校的智力支撑仍然乏力,航空教育资源匮乏,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学科设置与临空产业缺乏衔接,航空物流等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复合型、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仍较为缺乏。而且如何留住人才并扎根成长,也是港区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完善的科研、教育、医疗体系的保障,很难留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4],港区在就业环境以及人才激励政策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2.2 国际客运航线有待扩展

作为唯一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已迈进世界主要货运枢纽行列,“两小时航空圈”基本可覆盖中国95%的人口。但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货运航线为主,客运航线偏少。截止2019年6月,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开通客运航线达到208条,但其中国际客运航线仅有28条,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已开通客运航线282条,其中国际客运航线46条,深圳机场的国际客运航线已突破50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国际客运航线达57条。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创新资源的汇聚,对公务出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客货两畅”。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郑州航空港区在国际客运的通航点数量、航线丰富度等方面发展较为滞后,而对比国际知名航空港区的发展规模更是相去甚远。国际客运航线的建立需要依靠国际航空公司的引进,而截止到2019年1月,在郑州航空港区开展客运业务的国际航空公司仅有9家,最终导致公务出行效率低下,研发人员、商务人员的国际出行需求无法有效满足,制约了港区作为空中丝路枢纽功能的发挥。

2.3 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充分显现

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可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即通过共享劳动力、专业供应商和公共基础设施使企业受益[5]。产业集聚还可以实现知识溢出效应,这种集聚效应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加明显[6]。根据规划,郑州航空港区重点发展了八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智能终端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已成为航空港区国际货运业务的新亮点。但其他产业集群的发展尚未充分显现集聚效应,尚未形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模式。如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面较为滞后,尤其是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足;以知识密集型为特点的精密机械等产业集群的发展较为迟缓,没有形成真正成熟的产业聚集,产业国际化程度仍然偏低,尚未深层次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之中,极易出现“孤岛经济”[7]。这主要是源于相关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不足,部分产业园区的定位不清,引进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同质竞争现象普遍,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阻碍了航空港区相关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3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对策

3.1 打造临空型现代农业体系,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作为中原经济区和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的核心增长极,郑州航空港区应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发挥空港优势,以航空港农业公园为依托,整合港区内及省内的优质农业资源,构建临空型现代农业体系。航空港区可采用园区化高端定制农业新模式,择优扶持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建成一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安全食品基地,推动临空农业向高档次、精品化发展。还可按照生态保护、产城融合的思路,打造辐射全球的临空农业区,在农业区内可引进全球优质农产品和先进农业技术,形成“休闲观光型和物流商贸型”等多种农业形态。港区应着重发展空港时效农业物流运输,并结合湖、林资源建设高端农业养生社区,促进休闲观光农业、高端定制农业、采摘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中部地区最大的临空型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3.2 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在国际航空市场上,以口岸通关便利化、临空产业集群化为重点,可以考虑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航空港建立多元化战略联盟,在其航空枢纽城市共建临空经济合作区,引导郑州航空港区内相关企业抱团出海,借助优势产能参与国际合作。郑州航空港区还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参股全球著名航空港,或以航线联营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充分整合优质国际临空产业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弥补郑州航空港区国际客运航线的不足,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朝着“买全球和卖全球”的目标迈进,还可强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快速集聚优质产业资源,实现港区内现有产业布局的优化,并有力助推“空中丝绸之路”的高质量发展。

3.3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人才是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从产业布局到物流配套都需要人才的支撑。引进和留住人才的重点在与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在保障机制方面,临空产业的发展具有小批量定制化的人才需求特征,郑州航空港区应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精准引才。可通过“人才+项目”方式,完善创新人才的技术入股政策,或用创投基金等融资平台留住人才,保障其能够顺利实现项目成果的转化。应逐步扩大购房补贴面,提高安家保障标准,可采取公租房、廉租房等形式,解决高级技能人才的定居问题,为其提供精准服务。还应把国际人才社区的建设纳入港区发展战略,积极营造“类海外”环境,为国际人才办理“绿卡”,并推进国际学校和医院的建设,打造国际人才宜居宜业的环境,通过国际人才社区的建设吸引全球一流人才。

猜你喜欢

航空港临空港区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港区故事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区域带动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