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水稻、大豆吸肥规律及缺素症

2019-11-29高林天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叶色吸收量底肥

高林天

“作物吸肥规律”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一项重要指标,施肥方法主要取决于作物的吸肥规律和肥料特性,施肥量与作物品种所能达到的产量密切相关。

一、水稻

1.氮肥:返青至分蘖期,吸收肥量占总需肥量的15%-20%;分蘖至穗分化,占65%-70%;穗分化至抽穗开花,占15%-20%;抽穗至成熟,占5%-10%。吉林省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前期1/3来自土壤,2/3来自化肥;后期1/3来自化肥,2/3来自土壤。

缺氮症: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分蘖减少;叶绿素合成受阻,叶色褪淡,老叶黄化,早衰枯落;茎叶常带有红色或紫色;根系细长,总根量减少;幼穗分化不完全,穗形较小。缺氮不十分严重时,结实虽然良好,籽粒与秸秆的比值也有所提高,但成熟提早,产量和品质下降。由于缺氮时细胞壁相对较厚,抗病、抗倒伏能力有所增强。

氮素过剩时,植株体内含氮有机化合物合成猛增,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细胞大而壁薄,含水量增加,长势过旺,引起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加深,造成郁蔽;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易感病虫害;生育期相对延后,结实率和粒重下降,谷穗比较小,产量降低。

2.磷肥:分蘖至成熟吸收量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多时期还是分蘖至穗分化。

缺磷症:植株生长缓慢,个体矮小,茎叶狭细,叶片直挺,丛顶齐平,呈簇状,即所谓“一柱香”株型,分蘖少甚至无,形成僵苗;叶色变深,呈暗绿色、灰绿色或灰蓝色;叶尖及叶缘常带紫红色。抽穗、成熟延迟,减产严重。

3.钾肥:分蘖至穗分化吸收量约占35%,穗分化至抽穗开花吸收量约占60%,抽穗后基本不吸收。

缺钾症:老叶叶片及前端叶缘褐变或焦枯,同时出现褐色斑点;植株伸长受抑而矮缩;叶色加深,呈暗绿色且无光泽;根系细弱,多褐根,老化早衰;抽穗不整齐,秕谷率增加,正常受精的谷粒也不饱满,产量和品质下降。根据水稻出现症状的时期及斑点的特征,通常又将水稻缺钾症分为三种类型,即:①赤枯型,即返青后至分蘖期出现症状,下位叶发生大量赤褐色不规则斑点,扩展后叶片焦枯,呈赤枯状田间景观,生长停滞,新叶少而零乱不齐。常伴有“黑根”,多见于秧田晚稻。②胡麻斑型,即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出现赤褐色胡麻斑,斑点一般比普通胡麻叶斑病要大,色泽也较灰暗,病斑与正常组织的界线清楚。③褐斑病,即幼穗分化前后出现症状,以散生的细小斑点为主,或连成短线状。叶尖褪淡发黄,进而变褐、干卷。

根据水稻吸肥规律和当地气候条件,翻地、耙地前施入全部的磷、钾肥,氮肥的50%,缓苗分蘖追氮肥的40%,穗分化追氮肥的10%。

施肥量要看具体品种在当地所能达到的产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稻品种主要有两类:一是优质米品种,公顷产量一般不超过15000斤;二是普通品种,公顷产量一般在15000—18000斤,个别喜肥、耐肥、抗病、抗倒品种,好年头、栽培措施得当,公顷能超过20000斤。

二、玉米

苗期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2.7%,拔节至吐丝占51.1%,灌浆至成熟占46.2%。

缺氮症:植株生长缓慢,株型矮小;葉色变淡,下部老叶从叶尖开始呈现“V”字形黄化;中下部茎秆常带有红色或紫红色;果穗变小,缺粒严重,成熟提早,产量和品质下降。

氮素过剩时,植株生长过旺,引起徒长,叶色浓绿,叶面积过大,田间郁蔽严重;茎秆肥大脆嫩,易倒伏和易感病虫害;结实不良,减产明显。生产中“一炮轰”施肥,玉米吐丝前往往表现出徒长现象。

缺磷症:苗期特别明显。缺磷时,植株生长缓慢,瘦弱,茎基部、叶鞘甚至全株呈现紫红色,严重时叶尖枯死呈褐色;抽雄吐丝延迟,结实不良,果穗弯曲、秃尖。

缺钾症: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表现为中下部老叶叶尖及叶缘黄化、焦枯;节间缩短,叶片大小没有特殊变化,呈现叶片密集堆叠矮缩的异常株型。茎秆细弱、易折,机械强度减弱,易倒伏;成熟期推迟,果穗发育不良,形小粒少,籽粒不饱满,产量锐减;籽粒淀粉含量低,皮多质劣。

根据玉米的吸肥规律和肥料特性,钾肥全部做底肥深施,磷肥做种肥和底肥施入,也可以全部做底肥,氮肥用尿素的情况下,1/3做底肥,2/3做追肥(吐丝前)。如果不追肥,尿素必须深施。

施肥量要看具体品种在当地所能达到的产量。目前九台种植的玉米品种以“先玉335”或“美系血缘”品种为主,产量因地、因栽培水平不同而不同,一般在13000斤/公顷—22000斤/公顷(含水量14%),个别好地块、栽培措施得当、遇好年头,可能突破23000斤/公顷大关。

公顷产量要突破25000斤,有两个条件不易达到:一是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品种本身是否适应(抗倒性、抗病性、穗的大小等);二是水是否够用。

三、大豆

大豆主要成份是蛋白质和脂肪,大豆对氮、磷、钾吸收量远远高于水稻和玉米,但施肥量却不能太多,原因是大豆自身具有固氮功能,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长期并进,氮肥前期一旦用多了,会造成营养生长过剩,植株徒长,开花少,落花落荚严重现象。

1.氮肥:出苗至分枝期吸收量占总吸肥量的5%左右,开花至结荚期占60%左右,鼓粒至成熟期占30%左右。

2.磷肥:出苗至初花期吸收量占总吸肥量的15%左右,花期至结荚期占60%左右,结荚至鼓粒期占20%左右,鼓粒至成熟吸收很少。

铵态氮可促进大豆对磷的吸收,硝态氮对大豆吸磷有拮抗作用。

3.钾肥:主要在幼苗至开花结荚期吸收,生育后期所需钾约有44%是从茎叶中转移的。

根据大豆的生理特点和需肥规律,应以农肥为主,少量尿素和钾肥做底肥,少量二铵做口肥即可。

猜你喜欢

叶色吸收量底肥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夏 荷
菜豆对铜镁钠吸收利用的特点分析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基于Lab模型的4种日本彩叶枫的叶色分析及其色彩应用
不同叶色紫苏花青素含量与成分研究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5种蔬菜和基质对土壤重金属吸收量及土壤钝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