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报纸编辑中图表新闻的运用

2019-11-29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版面图表报纸

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冲击以及新媒体的无情围困,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正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晚报等都市类报纸,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面临的是生存挑战。好在现阶段的报纸还有几方面的优势,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优势,二是作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三是拥有一支专业的采编队伍。如果是地方媒体,则还有地域上的接近性和地方新闻的原创性的优势。但这仅是地方性都市类报纸生存的理论条件,真正要想生存还需要在实践中拿出“真本事”,这“真本事”一方面是在新闻采写上下功夫,牢记“内容为王”的信条;另一方面是在新闻编辑上下功夫,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作为一名编辑,我在本文中只准备从编辑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个大概念中,选取一个小角度来与报业同行进行交流探讨,那就是新闻报道中的图表运用。

过去在媒体上图表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说到图表,它主要应用于工业、商业、金融等经济领域,或者是涉及统计、管理、设计等工作中,主要是为了对数据进行形象直观的梳理,比如柱状图、饼状图等;或是对程序、关系等进行形象直观的表述,比如树状图等。其作用非常地显著,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据、一层层纷繁复杂的关系,一个图表就让人一目了然,短时间内就可以让人理清头绪,可谓功能强大。但这样一个好的信息传播工具为什么一开始没有与综合类的报纸结缘呢?可能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1.报纸曾经是机关单位办公室的“专利”。当时私人订报纸,一般都是工资待遇中有这一部分专款的人,所以报纸非常珍贵。实际上包括书籍在内的读物在那个年代都非常珍贵,普通民众能到手一份报纸或一本书非常不易,不识字的人不说,凡是能阅读的人,拿到手的读物必定会一字不落地认真阅读,字数越多反而觉得它“厚重”,像图表这类东西对许多人来说反而是“天书”。那个年代,普通民众对信息的需求,往往仅限于谈资,实用性绝不像今天这么强。

2.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晚报等各式各样的都市类报纸像雨后春笋般诞生。这类报纸除了担负着与日报一样的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政治职能外,还承载着这样几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满足逐渐富裕起来的民众在拓展视野方面的精神需求;二是为人们在城市生活、工作提供一些有用信息;再就是为企业商家搭建一个高效的广告载体。这个时期,体制内的日报自然没有市场思维,一定程度进入市场的晚报也是处于卖方市场,创新意识有,但远没有今天这么急迫。

3.一位合格的报纸编辑尽管是一位杂家,在扎实的文字功底之上对各领域、各行业的知识甚至术语都有一定的了解,在某些方面甚至可称得上是半个专家,但制图却是个技术活,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很难掌握,在实际操作上就很难上手。对于报社的管理层来说,专门培养一位专业人才需要成本(这个成本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具有制图这种专业技术的人,又未必对报纸编辑熟悉,使用起来也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对这方面的工作不积极,况且在报纸受到互联网冲击前,又有多少人会认同新闻报道需要借用图表来表达?

图表这种表达方式在新闻传播中最终受到重视,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时间减少,阅读往往更具“功利化”,许多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视觉传播让人获取信息的过程更形象更直观也更有趣味,随着大数据时代和读图时代的到来,对于纸媒来说,作为视觉传播方式之一的数据图表可以使传播简化、版面美化,成为编辑组织版面语言的重要手段。1999年3月,新华社成立新闻图表编辑室,其后在新华社给各新闻媒体的供稿中就有了图表专线。2014年,在第2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一等奖的《新华日报》1月21日A3版一整个版面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新闻事实。这充分说明图表在新闻传播中已普遍受到重视。

新闻传播中使用图表,既有拿来主义,又有改进和创新。拿来主义主要体现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如果涉及大量的数据,读者读起来会感觉枯燥和疲劳,这类报道使用图表就非常合适。一些行业做统计汇报时,都要使用到图表,他们在设计和绘图方面已经非常专业,我们可以进行学习和模仿,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美化一下,比如可以增加立体化效果。但图表在新闻传播中的使用要广泛得多,绝不仅仅用来梳理数据,许多涉及需要列举、解释、说明、介绍的信息,都可以用图表来表达。可以说,图表用于新闻传播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于是也就有了图表新闻的概念。

我作为《大同晚报》的一名编辑,从2015年开始尝试在要闻版自己制作图表,可以说是靠着胆大心细“土方上马”,使《大同晚报》在没有引进相关人才、没有做过相关培训的情况下,原创性的图表新闻实现了从无到有。但这些年来,我还未对图表新闻的理论进行过深入的系统的钻研,自认为无法系统和严谨地进行专业化的论述,只能在实际操作方面与报业同仁作一些交流。

版面中使用图表的要求

那么,作为一名报纸编辑,要想在版面中使用图表,究竟应该有哪些思考和操作呢?我把它归纳为“三有”:

1.有逻辑。如上所述,涉及大量数据的经济新闻最适合使用图表来呈现,而且其呈现方式也比较简单,基本上有了固定格式,不外乎就是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饼状图等。但在新闻传播实际中,图表新闻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报纸上用、电视上用,互联网上也用,凡是信息比较充实,可以通过罗列、类比、梳理、归纳等方式,形成一个有条理的表述整体,就可以使用图表新闻来呈现。把一个繁杂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梳理出来,使它适合用图表来表达,这是使用图表的关键第一步,逻辑有很多种,一条信息可以用不同的逻辑来表述,那么契合大众思维的逻辑就是最好的逻辑,这也是编辑创新思维的一种能力表现。

2.有创意。铺设一个底纹、运用几个色条,把新闻信息内容如同一些汇报材料一样,分门别类地按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的方式表述,这样没有创意的图表,使用一次可以,经常使用就是为图表而图表,就违背了新闻传播使用图表的初衷。创意给人新鲜感,是吸引人关注的重要因素,最高境界的创意就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图表新闻的创意主要是用图或表配合文字,形象地传递出新闻的主要信息,图表整体给人以视觉冲击,细节上的处理又耐人寻味,让读者通过读图在趣味中就接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

3.有美感。美是人类意识中所追求的感官享受,美的东西人人都喜欢,新闻用图表的形式来传送,在报纸这样的大众传播媒介中呈现,美感自然是其应有的特质。如何让图表美观,这就需要制作人员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美学素养,在具体制作中有相关的衡量:图表占用的空间应该考虑比例关系,跟整个版面的占比要协调,有整体感;图元素的使用要注意统一与变化的协调,变化过多显得凌乱,统一过分显得死板,原则是保证统一与变化的有机结合;各种元素的平衡也非常重要,比如颜色的平衡、色块大小的平衡、疏密的平衡、灵动与庄重的平衡等;另外还要有条理,条理化的设计也是一种美。

制作图表的几个误区

需要提醒的是,制作图表要注意一些误区:

新闻漫画《两面人》 赵雪峰/作(萧山日报社)

1.滥用图表表达。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适合用图表来呈现,也不是可以做成图表的内容就有必要用图表来表达,要注意版面中新闻的价值,根据重要性来选择,考虑其是否有值得突出的信息元素;

2.图表过于复杂。使用图表的目的之一,就是简化读者对复杂信息的理解过程,使新闻主要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如果把图表做得非常复杂就会适得其反。所以,不要在一个图表里试图表现多个主题,使信息传递更加复杂,让读者陷入理解混乱。

3.形式掩盖内容。尽管在报纸版面上呈现的图表属大众传播,不同于一些单位使用的汇报材料,属专业传播,美观有趣也是必要的。但过于花哨的装饰元素的应用,一方面会削弱新闻信息的表达,另一方面会让版面的整体效果显得俗气。

好的图表的制作,需要同时具备文字编辑和美术美学两方面的能力,在现实中往往是文字编辑缺乏美术功底,美术编辑又缺乏新闻素养。但电脑的使用,各种各样的操作软件的开发,使绘图等原本专业性很强的技艺降低了门槛,传统的文字编辑只要有勇气敢于大胆尝试、有耐心愿意刻苦钻研、有追求希望与时俱进,就可以成长为新时代的新闻编辑,不为时代所淘汰。

猜你喜欢

版面图表报纸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版面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