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概况

2019-11-29张俊忠

绿色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旅游

张俊忠

(广东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 梅州 514400)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力度越来越大,根据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地域来划分出具有教育、科研和文化娱乐等功能的保护地域来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保存区内动植物等物种的群落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而言,主要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模式,以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为前提,从旅游业的角度对自然保护区实施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以及后期运营等多方面,均需要不断完善,加强相关研究工作[1]。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建设概况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56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飞速发展,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到2006年初,我国的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总面积的15%,除港澳台等地区外,共建立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349个,其中县级912个,地市级421个,省级773个,国家级243个,总面积高达149.95万km2,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成为人类旅游活动的最佳场所。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支持着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开始投入生态旅游建设。根据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我国100个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有82个开展了生态旅游活动,有12个自然保护区的年游客人数达到10万人次,生态旅游年总游客人数为2500万人次,总收入近5.2亿元。由此可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2]。

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成就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工作,近10年发展迅速,不仅体现在研究领域的扩展,研究程度方面也日益深入。具体而言,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践分析,还有基于全国大背景下的宏观分析和省市区域研究。对于研究方法,既没有崇洋媚外,也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引入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将具体研究工作本土化,结合了中西方文化与科技的优势,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传统的旅游业“轻管理,重开发”,相关研究重点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对于后期管理的研究工作也逐步加强,由此也保证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地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影响研究,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理论指导。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评价趋势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评价趋势主要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全面评价趋势、定量化研究趋势和动态评价趋势[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评价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包括集对分析、层次分析、文献分析、德尔菲法、模糊数学法、分类定性评价法、分区定性评价法、技术性单因素评价法等,在具体的研究中,综合运用以上方法时,就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法。全面评价趋势,是从物质环境入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逐步深入的开展研究,从生态环境、社区参与、人文环境、旅游发展、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学者认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姚综合考虑资源、旅游和社区之间的相互关系[3]。定量化研究趋势指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旅游评价的定量化是必然趋势,建立相关重要的指标,通过规范自然保护区的游览活动和生态旅游经营,来推动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动态评价趋势,是指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既有静态可持续,又有动态可持续,要考虑和完善进步的趋势,不仅要考虑某一时段的环境承载能力,而且要监测长期趋势、内部稳定性以及极端事件等动态指标[4]。

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验借鉴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展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升和完善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在实践中逐步检验改进,从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可持续发展道路。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自然保护区的惯用名称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均依据严格保护、依法管理和特许经营的基本原则,避免过度开发、科研投入不足、社区发展不均以及扩张质量低下。我国在该领域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借鉴国外的开发管理模式,接轨国家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有3种,其中部分小规模的生态旅游借鉴国际生态旅游经验开展的,例如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一种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旅游规划和旅游项目注重环保意识,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开展的大众化生态旅游,例如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一种是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但却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进行着粗放管理的旅游模式。每一种旅游模式利弊均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定制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要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石,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模式,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差异多样,借鉴国外保护区的开发经营经验,根据可持续发展战旅思想和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资源”与“客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相关学者提出了包括开发、管理和保护三大系统和以人为重要要素的模式[6]。开发系统包括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学规划和设施建设;管理系统包括能力建设、社区共管、管理创新和环境教育;保护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环境监测和人文生态保护。该系统的12个要素加上以人为中心,彼此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并非孤立,每个要素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出现短板,会影响到整体效果。其中“人”是核心,占据着中心地位,保护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工程以及开发系统工程的建设和实施,都要通过“人”这个中心要素来开展和实现,从主体利益层面来讲,与人有关的政府、市场和社区等部门,包括参观拜访旅游者在内,都是重要的因素。各要素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有潜移默化的,也有长远的。

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展望

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人员和自然资源环境方面的管理上,对设施的管理研究较少,许多学者已经提出,旅游设施的建立可能对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破坏,但具体应该遵循什么标准,如何进行设计,怎样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

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建立,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更要达到真正的生态旅游标准,降低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建立,深入进行相关研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完善认证标准,将其本土化、详细化,提升管理经营者和游客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监督保障体系,在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实施之后,建立相应的监督保障体系,来保证整个生态旅游项目的按计划实施。具体而言,包括人员培训、资金保障、环境监测等内容。学者们目前主要关注的是对资源和环境的监测,因此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来保障建设者的完善开发和游客的行为监测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工作,对于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鼓励社区参与,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缺乏具体的参与模式,因此要加强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7 结语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要维护自然保护区当地人民生活的旅游活动,又要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的旅游模式。近年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旅游开发,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开发,成为旅游业的热点。由于自然保护区内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这种原始的自然属性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因此,在为生态旅游提供优越开发条件的同时,也要提高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的意识,更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主要措施,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旅游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旅游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阅读理解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