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与展望:从2018到2019

2019-11-29

太空探索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望远镜

刚刚过去的2018年,在航天史上应当说是“中规中矩”的一年,各主要航天大国都保持不错的活跃程度。中国航天年度发射次数首次高居全球第一,再次夯实了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地位,也为将来成为航天强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018年,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运载火箭相继发射,日本的SS-520起飞重量仅2.6吨,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首次试射成功使其成为目前人类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达63吨,这再次反应了航天发射市场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火箭实验室公司在新西兰发射的电子号小型运载火箭也开始商业运营,其独有的电动泵模式在技术上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

2018年是深空探测硕果累累的一年,日本的隼鸟-2号和美国的奥西里斯-雷克斯号小行星探测器分别抵达其目标成功开展探测活动,期待能够成功将样本带回地球。美国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赤道附近的“伊利希姆”平原着陆,开启了人类首次对火星内部的深度考察之旅。欧洲与日本合作研制的贝皮·哥伦布号水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将使人类获得对离太阳最近的这颗行星更多的认知。美国的“帕克号”在8月发射,将成为有史以来距离太阳最近的探测器。而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将首次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的壮举,之前发射的鹊桥号中继卫星也是人类第一个在地月L2点附近Halo轨道长期驻留的飞行器,因此整个任务在科学方面和工程方面均有不凡的意义。

2018年,在载人航天领域,国际空间站的运营依然是最主要的活动。俄罗斯联盟MS-9号在国际空间站靠泊期间的泄露事件和联盟MS-10号发射失败事件,让人们再次意识到航天活动的高风险性,也看到俄罗斯作为传统航天强国,因为缺少资金等诸多复杂原因而不断衰退的颓势。中国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再入大气层并在南太平洋区域陨落,为其功勋卓著的一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在空间科学方面,令人惋惜的是开普勒号空间望远镜停止了工作。这架不断发现系外行星的功勋望远镜,在人类空间天文学历史上铸就了不朽的丰碑。幸好其后继者TESS已经发射,拿过了接力棒。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故障也让人们捏了一把汗,虽然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恢复正常,但其后继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一再推迟,也让这架老骥伏枥的巨大空间天文台不得不继续扮演主角。

在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空间应用领域,发展中国家均有长足进步。印度在年初实现一箭31星且发射到不同的轨道,并在年度内利用阿里安五号火箭发射了其自主制造最重的通信卫星。中国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基本系统的组网,成为世界上与GPS、格洛纳斯、伽利略并驾齐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展望2019年,将有更多的重大航天活动值得关注。美国的商业载人飞船,包括SpaceX公司的载人版龙飞船和波音公司的CST-100飞船都将进行无人发射测试,并有望在年度内实现首次载人飞行。这将是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再次获得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的新视野号在造访冥王星之后,也将在年初飞越其在遥远的柯伊伯带的第二个目标(486958) 2014 MU69。中国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继续进行组网发射,向系统的全面建成继续稳步推进。

猜你喜欢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望远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名的确定与保护
全球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呼叫北斗
中国北斗集结完毕!
望远镜的发明
“赶紧送几架望远镜过来!”等7则
伽利略导航系统再发两颗导航卫星
写给明天的祝愿信
·小幽默·In the Sky(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