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

2019-11-29王国良

绿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树种造林苗木

王国良

(四川省富顺县国有林场,四川 自贡 643200)

1 引言

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均面临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也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发展造成影响。森林培育为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也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缓解温室效应,维持生态平衡,为民众正常生活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因此,需高度重视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森林培育及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

2.1 森林培育重要性

据相关研究发现,森林具备较强的水源涵养功能,每1万 hm2森林土地涵水量可达300万m3。此外,雨季时,森林还可对积水予以分流,将因洪水造成的危害将至较低。在干旱季节,森林中所含有的水分也可对生物予以滋养,保证生物用水。我国为世界上生物品种较多的国家,具备599类陆地生物品种,30000种高等植物,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鸟类占据1244种,居世界首位,特有物种中高等植物占17300种,由此可知我国生物物种尤为丰富。借助森林培育可对我国多种生物健康形成保护,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发展。此外,森林具备强大的CO2吸收功能,可借助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CO2大幅度缩减。此方式已被多个国家使用均获得良好成效。

2.2 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

因追求经济目的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此种状态下对民众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甚至也对地球上多种生物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建设生态环境已为必然趋势。当前可借助生物、化学及物理等多类技术手段对现阶段生态环境予以改造,使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推动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环境角度而言,可分为人工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涵盖山水林田湖草,人工环境主要包括城镇绿化、森林景观培育、道路沿线景观绿化、江河湖泊沿岸的水源涵养林培育等。建设生态环境除可改善民众生存环境外,也可维持生态平衡,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 森林培育分类

3.1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即借助人为形式于技术上结合苗木生育发展规律、生态适应性开展科学合理植树造林活动。人工造林需做好防虫治病、选取苗木等工作,并结合“适地适树”原则,选取适宜苗木,并对树种多样性、植树季节等因素予以充分考虑,方可确保造林成活率,提升造林质量。人工造林又可分为生态林、防护林及用材林,其中用材林为将生产木材作为主要种植目的的林种,又可分为用材林、专用用材林两种类型。于无林地建造新林地的生产过程,无林地通常作为人工造林同义语。无林地即指适宜造林的废矿基地、沙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统称为宜林地。人工林同天然林相较而言,优势在于森林成熟期较短;苗木分布均匀,可将光能及土地予以充分应用;可结合生活生产需求选取相应树种,满足生活、生产要求;可结合营林目的、树种特性构建复层森林结构、单层森林结构,便于集约经营,使森林始终保持较高生产率。

3.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为一类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营林方式,此营林方式优势在于效益高、见效快、成本较低且用工少等特点,可提升森林质量,扩展森林面积,加快绿化速度等,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封山育林为借助森林更新能力,于自然环境适宜地区,定期实施封山,明令禁止砍柴、放牧及垦荒等人为破坏行为,实现森林植被恢复的一类育林方式。结合具体状态不同,可分为“轮封”、“半封”、“全封”等模式,“轮封”即定期分区域轮封轮开,“半封”即季节性开山,“全封”即于较长一段时间范围内禁止一切人为行为。封山育林为一项见效较快且投资较少的育林方法。

4 森林培育途径

4.1 科学选取树种

树种选择层面,需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将保护森林生态平衡作为主要目的,将经济性及观赏性作为依托,将“适地适树”作为原则,选取优质苗木,大力发展林业。选取树种时,应结合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具体地理条件等,方可确保苗木栽种质量及苗木栽种效率。树种选择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树种选取标准,将劣质种子排除在外,保证种子质量。“适地适树”原则于苗木培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可借助以下3种形式实现“适地适树”:一是选地适树,或为选树适地,即结合某类造林地质条件选取适宜造树品种,如干旱地区可选取耐旱树种,或在树种选定情况下,选取适宜造林地,如可为喜水肥树种选取水肥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二是改树适地,在树与地间某类因素适应性较低状态下,借助育种、引种驯化及选种等方式对树的某部分特性予以改变,使苗木可充分适应造林地地理环境,借助育种方式,增加苗木抗盐性、耐旱性、耐寒性等,帮助苗木适应盐渍化、干旱或寒冷地区土地;三是改地适树,于造林地上借助间种、混交、灌溉、施肥及整地等方式对造林地环境予以改变,为苗木营造良好造林环境,如借助排灌洗盐方式,可使原不适于盐碱地生长的速生杨树类品种予以健康成长。

4.2 加强城乡绿化

城乡绿化中须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绿化需求开展相应绿化工作,可将公共绿地、道路沿线、河堤等作为绿化重点,对城乡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美化、改善作用。同时也可将城镇绿化同建立森林城镇及园林式村庄相结合,并融入苗木基地、特色基地及庭院经济等,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可增加民众经济效益,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还应加强道路绿化,将水路绿化及公路绿化作为生态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的绿色通道,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区至乡镇公路等道路两侧分别30 m、20 m、10 m处加强苗木培育,构建绿色交通通道。

4.3 选用合理培育方式

为提升森林质量,加快森林培育速度,科学合理的培育方式尤为重要。首先,需进一步强化树种挑选工作,选取优质树种开展苗木培育工作,优质树种可获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次,应加大苗木种植养护力度,对发生病虫害树木予以及时清除、医治,结合实际需求安排专业人员对多余枝叶予以修剪,确保树木主干可获取充足养分,保证整体森林苗木可健康成长。再次,还应结合具体需求,对树木栽种密度予以科学规划,保障树木具备足够的成活空间,同时也可于一定程度上避免土地资源浪费。除此之外,还应加大森林防护力度,设置专门防护人员、防护队伍,保护森林苗木安全。

4.4 健全森林培育措施

为确保森林培育质量,提升森林培育效率,还应对森林培育措施予以健全、改进。结合本区域地理条件选取部分具备较强耐受性的苗木品种,同时对苗木种植布局予以科学规划,提升森林使用价值、树木成活率,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区域实际需求,对森林资源予以科学合理配置,限制资源开采频率,使森林再生速度可超过森林资源开采速度。除此之外,还应提高林地管理、维护人员专业水平,配置专业人员对苗木所产生的病虫害等予以负责,同时也应构建专门的小组对森林安全予以维护,营造良好管理、维护氛围。森林培育的经营工作、建设工作均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使森林可将自身价值予以充分发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可推动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森林于生态系统中具备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对空气起到良好净化作用。森林培育目的为提升森林植物质量,对森林植物结构予以丰富,并改善现有生态环境,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此外,将森林培育科学合理引入至生态环境建设中也可增加民众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树种造林苗木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树种的志向
数字
树种的志向
苗木供求信息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