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2019-11-29董喜乐

绿色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污染物环境监测

刘 克,董喜乐

(河南省登封市环保局监测站,河南 登封 452470)

1 引言

作为水资源大国,拥有28124亿m3水资源,其中储量最多的是地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96.4%。但就目前来看,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使地表水受到了污染,造成部分河流处于不同程度污染状态,需要通过水质监测加强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掌握。因此,还应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水质监测质量。

2 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分析

2.1 水质监测情况

从中国水污染分类上来看,主要包含重金属污染和五毒污染,将给部分水资源区域带来影响。从水资源污染中有机污染演变规律上来看,呈现出由支流向干流扩散的趋势。面对严重的水污染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建立数百个水资源环境监测机构,包含2000多个不同水资源监测技术,促使全国范围内不同区域和河流都形成了相应的监测网络系统。目前,我国拥有60多个水资源环境监测体系,配备具有国家先进技术水平的实验室设备,并经过国家相关机构认证。在环境监测方面,在国家机构监控和管理下,可以保证水资源监测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水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开始在水利单位监督下进行计量认证,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到21世纪,我国已经建立数十个智能化监测体系。从我国水资源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能够结合不同水资源主体进行相应监测标准的选择,完成必要的监测项目和特定监测项目。2018年,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数据来看,在194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71%的断面水质优良,较之上年同比提高3.1%,劣V类断面占比6.7%,同比下降1.6%,污染指标主要包含总磷和氨氮、化学需氧量。

2.2 水质监测问题

2.2.1 监测体系缺乏完善指标

结合地表水水质监测发展情况可知,目前我国存在水资源质量监测体系缺乏完善指标的问题。在实践工作中,由于水资源质量监测指标意识薄弱,以至于设立的指标缺乏针对性,难以体现水质监测工作的实用性。从水资源监测涵盖的内容来看,主要需要对地表水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地表水断面监测与饮用水水质监测存在明确的监测目标和项目数量差异。不同于饮用水监测拥有109项监测指标,地表水断面监测仅拥有20多项指标。开展污染体系监测作业,需要完成高锰酸盐、氮、氧等物质指标监测,在化学监测方面设置了pH含量、Cu含量、温度变化量等指标,在毒性监测方面以重金属监测指标为主[1]。实际上,相较于其他污染,在工业废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地表水资源污染受毒物影响日渐加剧。而目前尚未设置明确毒物质监测指标,导致地表水水质监测缺乏针对性。此外,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毒杀芬、多氯联苯等,由于给地表水产生的影响明显比常规污染物要大,因此缺乏相应监测指标显然不具合理性。

2.2.2 未实现多区域统一监测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按照我国相关管理制度,除了在海河流域、太湖流域和淮河流域开展统一的全流域监测工作,其他地表水资源由各省市分别开展监测工作。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在地表水水质监测方面,各省市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及时确定全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发展情况,在水污染治理中难以出台统一的防治方案,并且也给相关治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而想要保证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除了在具有代表性的断面连续开展监测工作,还要使数据的可参考性得到保证,即确保相同环境条件和监测方法等条件下的数据一致。从实践工作情况来看,各部门也存在重复开展同一水域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问题,比如林业、水务、环境保护监测机构等都会重复进行一些地表水断面监测,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在现有监管制度下各部门间工作保持独立,缺乏有效协调和沟通,难以对全流域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进行统一完善。

2.2.3 水质监测技术水平低

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还要提供相应技术支撑。目前,能够用于水环境监测的实验仪器较多,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能够实现有机污染物的持久性监测,使用时需要对液相萃取、热解析等前处理装置进行配置。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经济条件较差地区未能完成全面仪器配置,导致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无法满足水环境保护要求。而在技术应用方面,也存在监测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水环境质量监测人员素质能够不足的问题,在实践工作中难以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水环境监测,以至于监测结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人员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即便配备了先进的仪器,也容易出现设备闲置或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监测设备未能得到及时安装调试和定期的维修养护,容易造成设备监测精度和准确度受到影响,进而给水质监测结果带来不良影响。

3 地表水的水质监测对策探讨

3.1 优化水质监测体系

结合地表水水质监测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水质监测体系提出有针对性的水质监测指标,通过完成适合污染因子的选取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在日常工作,如果按照饮用水监测要求对100余项指标进行监测显然不符合现实条件,所以需要结合地区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污量和地表水断面使用功能进行相应监测指标设置,有针对性地进行部分污染因子监测,从而实现地区地表水污染的动态监管[2]。比如地区一些污染物多年监测结果显示并未出现超标问题,同时区域内企业排放污染物量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可以适当减少污染物监测频次。针对监测结果显示一些污染物超标或地区企业排放量增加的情况,还应将污染物监测纳入到日常工作中。通过对水质监测中污染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整,能够高效开展地表水的水质监测工作,从而在避免监测工作量增加的同时,使水质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得到保证。采取该种措施,能够通过动态观察水资源对水资源监测体系进行完善,完成水质监测指标的合理设置,并且使监测工作的实时性得到增强。

3.2 完善水质监测制度

针对地表水的区域水质监测问题,为实现水质监测统一管理,还应使区域监测向流域监测转变。在流域水环境监测方面,针对省市分界断面监测问题,还应加强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针对重点区域,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水质远程监测。在实践工作中,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为监测站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负责进行系统数据库访问管理。而各省市相关机构可以获得系统登录权限,对系统数据进行调取,从而实现数据分享。为保证水质监测质量,还要健全水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相应制度保证系统运行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从而使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等各方面得到保证。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还应建立各省市联动制度。在监测系统发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预警,将水质监测结果传输至周边省市水情信息交流网上。通过提前完成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够使各部门及时进行反应,并结合上下游水情联合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使事故危害降到最小,继而使水质监测数据充分发挥作用。

3.3 提高水质监测技术

结合地表水的水质监测工作开展需求,需要通过提高水质监测技术水平实施全方位水质监测。在实践工作中,还要加强水质监测硬件投资,推动监测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使各地区能够完成先进水质监测设备的配置,从而采取多样化形式开展工作。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还应实现水资源监测和智能化管理一体化,以便使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同时使监测效率得到提高。就目前来看,采用等离子技术、原子吸收法等技术手段,能够完成水质监测便携式仪器设备的开发,在现场完成挥发酚、氟化物等污染物质的监测[3]。通过将传统监测技术与现代监测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通过发挥不同技术优势达到全国性监测目标。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国家和政府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各省市实现技术资源整合利用,完成全新水资源环境监测模式的开发,从而使水资源环境监测工作得到转型升级发展,真正落实全面性的水资源监测工作。

4 结论

地表水的水质监测需要依靠相应技术对水环境中污染因子进行监测,需要明确监测指标,加强不同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从而为地表水体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在实践工作中,针对存在于监测指标、制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从而使地表水水质监测水平得到提高,为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污染物环境监测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环境监测市场化后存在问题分析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