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时代旌旗展人性风采

2019-11-28王欣郑连芹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温情考查梦想

王欣 郑连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019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写作的考查深刻地体现了这一课标精神。

试卷第26题,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温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尼泊尔时间2018年5月14日8时26分,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年龄最大也是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突破”“挑战”“超越”“拼搏”……

这两个作文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文题形式一是命题作文,一是材料作文。

一、命题作文

构思引导:“温情”首先指向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一种让我们心里如春日艳阳般温暖的感觉。

“温情”“幸福”“感动”这些话题是比较接近的,一般让人幸福或感动的时刻是十分温暖的。生活中,有没有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情景、场景、美妙的片段呢?这些美好的温馨一刻来源于父母、老师、同学,还是社会?

是你自己感受到的,还是你看到别人之间的?是人与动物之间,还是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抑或是你没有温暖,渴望温暖?热点话题有没有与温情切近的,被人关怀或给人感染的材料?

构思时避免落俗,避开送牛奶、雨伞、练习册等平常素材,寻找新颖角度。设置悬念,描写师生之间曲折经历;用童话形式,畅想动物对人类的感激,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温情一刻;用日记形式逐一展开自己与父母、与老师、与朋友沟通的故事等。

此命题意在调动学生感受人间美好情感的体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温情;“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是温情;“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是温情……其实确定温情的内容不难,不外乎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乡情、家国情怀以及眷顾天下的泛爱之心,而如何从其中选择能恰切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或感悟进行写作并从文章中看到作者的品性德行才是关键。

回放记忆中的经历所感所思,梳理事件发生发展乃至结果,最终确定主题主旨的过程,会使学生徜徉于美好情感的熏陶之中,再次感知世间的温情的可贵。这一个过程中决定文章优劣的已经不全是文字的力量,更在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人与事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其中最根本的是思想的差异,冷血者何怜孤苦,有爱人必济穷独,这世界上之所以有温情,除却世间本不缺少温情外,更因为有寻找温情的眼睛、热爱温情的心灵,及创造更多温情的人。在这篇命题作文中,不独可见到学生文字的能力,更可以见到学生个人德性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这是一次境界的升华。感受世间万物之美好,感动于众生皆苦之时的众生皆有温情……这个思维的过程弥足珍贵,必将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美好的心性产生积极地影响。以一题而得如此之结果,大善矣。

温情似水,而《道德经》有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命题直指心灵最柔软之处,怡情冶性。性情二字由来以久,追根溯源便是传统文化中和的德字,一个温情在心的人,一个能感受温情的人,一个能给予温情的人,那应该是一个具备德行的人。我们的教育是要立德树人的,德是根,学是本,所谓的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命题本是固化的,但是在固化的范围内的内容又是无穷的,温情或者说德行是抽象的概念,而学生以文字将自己所体味经历感受的温情德行具体化,这一过程本身既是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更是九年义务教育后学生个人修养的体现:即所谓言为心聲,即所谓文以载道。

新时代的语文教育既要与时俱进,更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温情二字在这个时候就有了全新的内涵。所以此篇作文若仅限于温情之一面便略显狭隘,若能大而化之,与传统文化中的大德泛爱亲仁相联系,则文章的深度与广度都会不同。并且,与传统文化挂勾可以说是一种突破。借助一篇文章而能阐述或涉及中华文化中的某些内容,这无论是在学生还是教育本身而言都是一种成功。当然,因年龄阅历知识储备的原因学生可能达不到完美,但是这一命题本身已经足够完美,体现了足够的思想深度。

二、材料作文

所给内容是69岁无腿勇士夏伯瀚登顶珠峰的英勇事迹,此题属于单则材料多角度立意。

分析:什么事件?结果怎样?有什么精神?

两大困难摆在夏伯瀚面前,也摆在学生的面前:“69岁高龄”此为一;“无腿”此为二,但同时结果也震撼了所有人。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年龄这么大,身体又有残疾的人能做到的事,我们通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由此拓展开去,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难,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会有怎样的选择?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追逐梦想的脚步会走多远?夏伯渝坚持梦想、勇于挑战极限、敢于拼搏进取,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与事迹包含着以上问题的答案。李宁体育有一个广告非常好:我想,我能!我想就是梦想,我能就是因为有了梦想而后的行动。梦想是第一位的,是克服困难的原动力。人类要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挑战不可能,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材料的核心在于人物的精神:敢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需要我们传承下去的东西。见贤思齐焉,材料讲的是人物和事件,考查的是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或者说子与君能否产生共鸣,即能通过材料写出其精神内蕴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具备此精神或追求此精神的人,这恰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人之所以为灵长,高贵无非精神,而其中又以拼搏进取自强不息为贵。有了所给材料的引领,学生对突破、挑战、超越、拼搏等精神有了理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战胜困难、勇于挑战的内在力量,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或写自己遭遇挫折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或写自己了解的因精神而战胜困难,突破自己直至成功的人事,凡此种种当不脱正能量三字:以一人一事鼓舞激励兼考查万万人,其用大矣。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引领的阶段,涉世未深,易行歧路;又对世间所有充满幻想,每多失于鲁莽。这时候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生活学习,少走一些弯路,少历一点坎坷?我想,德匹以温情,行佐以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温情使学生对世间万物常怀善意,常怀感恩,精神使他们在人生苦旅中长伴正能量的光辉,如此,纵然千帆过尽,相信他们归来仍是少年;如此,才有新时代的德行心智双全的新人类。

此次作文命题,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是多元的。相较于2018年的作文题目《唱起那首熟悉的歌》和“爱国”话题,我们可以看出近两年中考作文题一脉相承的关系:关注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精神状态的考查。2018年“熟悉的”便是留在记忆深处,恰恰就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往往就是人事中的情怀,而今年的温情则很明显是更进一步了,直指人心,直接把考查内容的重点落在了德行的范围里了。无论什么样的温情,是亲情也罢,友情也好,或者是思乡情愫,家国情怀,归结起来就是要看学生的赤子之心。而2018年的“爱国”话题,正对“大国崛起”和“伟大的民族复兴”,紧扣时代脉搏,是对学生爱国精神的考查,其中重点还是家国情怀,爱国者才会关注了解祖国的发展和进步,才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自豪。而2019年的“精神”则顺承2018年的命题思路,爱国者不单单只是拥有抽象的爱和情怀就可以了,在这爱与情怀的基础之上是要为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做一些贡献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充满了激情和困难的,如何永葆初心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突破自己,成就梦想回饋家国呢?精神,对的,只有具备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越走越远,直至成功。我们不难看出,近两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既是紧密联系的,更是不断探索前进的。这其中又始终紧扣教育的核心理念,并完美的与教育的现实意义相结合。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还是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好的优秀人才。试题难能可贵的是:有高度、有深度,面向全体学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引导教育教学:教育终归还是要回馈社会的,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必须兼具思想道德精神理念的教育与养成。

总而言之,语文教育还是要落在“立德立言”这四个字上的。古时候的文人为天下苍生立命,讲究一以贯之,这就是说明德行也好,精神也好都是需要长久的坚持与自我砥砺的。我们的教育讲究百年树人,与之恰切。而近两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很好体现了这一点:人性中的光辉应该永远闪耀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唯其如此,教育才真正体现出教的初心与苦心,而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收获了更多的惊喜。欣逢盛世,我辈理当不惜劬劳,继续耕耘不辍。

猜你喜欢

温情考查梦想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梦想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