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文教学出发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9-11-28丛文王璐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心理健康心理

丛文 王璐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情感性、思想性、工具性的特点,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层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德育层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在情感与美感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多元化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成年人的亚健康心理越来越明显,这种亚健康心理已经逐渐渗入到未成年人中,面对日益突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语文教学应回归本真,依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期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改变学生的思想理念以及行为习惯。

以教学实践来树立学生自信心。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常有做危险、愚蠢事情的冲动。作为青春期学生的教师,需要时刻保持着一颗警醒之心,在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地给予干预和引导,也要广泛涉猎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知识,将心理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对学生的引导更具科学性。

在课文《最后一片常青藤》中,琼珊得知自己身患肺炎,于是放弃了希望,对自己的朋友讲到:“叶子,常青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得去了。”那种语气是绝望而无力的,是悲观的,但最后靠着老布莱曼在那个暴风雨的夜里拿着梯子在墙上画上的一片常青藤叶子而重新获得了活下去的信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相信树立坚定的信念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信念与目标,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给人以积极暗示,人就能朝好的方向发展。赞赏和激励是孩子成长的雨露阳光,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被爱护,缓解他们青春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赏识,燃起自信的火焰,而自信正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与源泉。

利用语文素材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存在着生命意识淡化、人生观偏颇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素材中可以就地取材,因势利导。

科学引导,强化生命意识。增强生命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的人文性赋予了学科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如选读篇目《囚绿记》:“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应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希望、乐观与坚强、敬畏生命的意义等。将生命教育融入课文讲解中,改变以往学生心中德育就是说教的错误认知,让学生通过课本学会成长。

因势利导,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如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苏武传》,教师备课就不能只停留在过去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文言知识点,学习苏武的爱国精神上,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引导学生多角度去看待苏武,看待他的经验与教训,看到苏武身上生命的韧性,北海苦寒之地十九载,经历身体与精神的种种磨砺,依然能坚守住内心的正义,履行自己的使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教导学生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斗志、宽广的胸怀,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缓解学生学业压力与焦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源于学习过程。现在的中学生主要是00后,他们的家长多为80后和一部分70后,这些家长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信奉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按照各类精英教育模式培养自己的孩子,学生从小就辗转于各种课外特长班和补习班,夜晚回家还要进行各类网上视频学习,日积月累就使得他们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甚至做出极端行为,这种现象不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和谐,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利用阅读课堂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设计多姿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求知欲战胜焦虑与压力。2017版新课标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119个学习专题,面对教师、学生较庞杂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为了减轻教师教学负担,预防学生因为任务多而杂产生的厌学心理,语文教师可以针对任务群进行系统归类,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和“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有着一定因果联系,可共同讲解。授课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要以知识的准确性和延展性为基础,根据各项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特点设计每个专题的具体教学活动。这种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教学设计将教学任务群化繁为简,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而且多种教学活动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各类快餐文化、碎片化信息,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过程中,抱着一定的功利心。当现实和心理预期出现落差时,如试卷成绩不理想等,学生就可能产生学业压力、厌学心理。整本书阅读和文学创作这两个任务群,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汲取知识精华变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与源泉,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阅读课上做好阅读引导,在阅读方式、讨论方式、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可以让学生为各自感兴趣的人物写一份求职简历,在简历中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特点、专长等。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红楼梦》中的诗词文化等。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在学习中学会二次创作,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同时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提高自信心,获得认知感,摒弃功利心,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学。

利用丰富的语文课后实践提升学生的抗压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调动每一位同学求学的积极性,如鼓励学生课前演讲,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等内容与同学分享,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后的作业完成上也可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完成,培养小组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小组间成员的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学生学习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摒弃自己语文课堂“知识霸权”的地位,走下讲台去关注学生的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的目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充满自信,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关系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问题,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应该不断提升认知,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健全人格,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心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