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管理

2019-11-28王作圣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情境语文

王作圣

课程教学管理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高效学习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通过维持稳定的教学秩序,适当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促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投入课堂学习中,紧跟教学进度和教学思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现代教学模式赋予了课程管理更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管理是营造和规范课堂秩序的重要手段,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情境,实现高效的课堂管理,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课程管理要求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部分教师为严格规范课堂秩序,往往通过专断性管理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处于主控地位,推崇教学的严密性和谨慎性,过分强调教学指令与课堂规则,物化了课堂风格,忽视了教学的灵活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指令型的单一化课程管理方式,过于机械化和刻板化,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利于培养主动学习型人才,影响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课堂氛围体现了一个班级的整体状态,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教学行为效用的最大化,而消极的氛围则会弱化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权威式的授课模式容易导致课堂陷入沉闷,单向化的知识灌输方式影响了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较为疏远,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感和距离感,呈现出应付式学习的状态,导致“教”与“学”的脱离和断链。那么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管理优化策略,做法如下。

1.情境管理,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课程管理覆盖了众多知识单元,包括知识的输出、传递、内化、巩固、提取以及更新等过程,体现了“教”和“学”的有机统一。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创造和谐舒适的班级氛围,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和见识,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由于高中生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心理建设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自身的性格框架,但是现在高中生更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所以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激起学生本身的厌倦感,一旦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很容易就会引发对课堂缺乏兴趣,学习效率降低等不良后果。同时,单一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更容易触发青春期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在严重的情况下造成学生逃学等不良行为,这些无疑会给学校的管理加大难度。所以,单一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课改环境下教育界普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学生无法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语文延展性和思维的开放性特征更为明显,教师需要据实制定差异化的教学计划,有选择性地进行情境设计,优化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参与课程互动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思考的学习过程,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环环紧扣、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在情境设计中,除了课堂导入之外,还应注重预设问题情境,从教材中发现和挖掘潜在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通过播放一段采访视频的形式,讲述关于梦想和心愿的访谈记录,引导学生了解本次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回归到课文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者(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产生该想法的根本原因和历史背景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营造问题情境,进行分组讨论,围绕主题发言。教学《琵琶行》该篇文言文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配以应景的背景音乐,思考描绘琴音及人物经历的内容,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完成课前导入和情境设置。

2.实践管理,理论联系实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更趋向于灌输式教学,学生一直处于知识的接收方,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课堂上讲解,课下作业巩固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输出,这一过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下已经逐渐僵化,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没有改善作用。现在学生接受的信息渠道多,接受各方面的信息比较复杂,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成熟,对电子高新产品的使用比较熟练,所以,传统的课堂教授内容和传授知识的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在沉闷,僵化的课堂氛围中无法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对于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从根本上说,语文来源于生活而不局限于生活,是一门建立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深化、升华和凝练而成的系统性学科。在语文教材中,常出现生活中的场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常识和实践经验,实现真正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因此,教師在进行内容讲解的同时,应当注重实践管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促进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以人教版《故都的秋》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留意或回忆秋天的自然景象、人们的生活状态变化,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秋天的氛围,根据自身的所见所感,完成一篇以秋为主题的作文,感悟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进而回归原文的写作背景,结合文章渲染的悲寂气氛,使学生了解文章语义双关的写法,表明作者思乡以及爱国之情,强化情感共鸣效果。

3.兼容管理,实现教学相长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重成绩轻能力”的评价模式仍然存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偏离了教书育人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现行的教学评价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教学过程的准备和价值创造,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淡化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考试成绩及的过分重视对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广过程造成阻碍,单单以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也不符合目前教育体制下社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国家建设需要的是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建设型人才,对成绩的病态化追求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标准教育部门应该加强高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加强学习过程化考核,培养出有态度,有学习精神,综合素质更加全面的学生。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课堂行为管理中,应重视教学的兼容并蓄,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鼓励学生共同发声,培养其自主学习精神,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端正自身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发挥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意识,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以分层教学为例,根据学生知识程度、性格特征或行为偏好等差异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具体学情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给求知欲相对强烈的小组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配合课程教学进度和内容更新,及时进行成员之间的交叉互动,维持教育平等性和差异性的协调统一。

4.优化评价管理,激发学习潜能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人的期待心理将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刺激个人发挥主观动力和潜能,达到实现期望效果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课程管理中,学生的心理期待值直接关系到其行为表现,因此,教师应优化评价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的考试导向型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的正向关注,激发其学习上进心和潜在能力。将这一期待效应运用至课堂中,如教学《离骚》一文时,语言结构和内涵相对复杂,学生往往会对此类难度较大的文章产生畏惧,降低了心理期待值,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讲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和缘由,梳理语句结构和含义,对学生给予点拨,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鼓励其积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仔细解答其疑惑,在评价中以引导学习为主,减少负面关注的频率,促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正确发挥期待效应的正向推动作用。

素质教育旨在实现知识、过程、能力的三位一体化,发挥课程的综合性功能,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优质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的行为、疏导其心理情绪,建立热情向上的学习环境,合理创造情境、优化评价管理和实践管理,以实现课程教学管理效用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情境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