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气污染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

2019-11-28丛艳辉王博闻

环境与发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气污染

丛艳辉 王博闻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出产和消费国家,长期以来的煤炭燃烧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阐述了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大气污染与煤炭消费总量的内在联系要素,并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创新力度、经济政策五方面提出控制策略。

关键词:煤炭消费总量;大气污染;新型能源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0-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10.034

Abstract: As the worlds largest coal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ountry, Chinas long-term coal burning has had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total coal consumption, analyzes the internal linkage factors of air pollution and total coal consumption, and proposes control strategies from five aspects: laws and regulations,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intensity and economic policy.

Keywords:Total coal consumption;Air pollution;New energy

截止至2017年年底,我国煤炭产出与消费总量均呈现整體性上升趋势,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现实,煤炭产出量自2006年以后,呈现出供给量不足以支撑需求量的现象。因此,在供给方面,我国煤炭领域仍然需要通过大量的煤炭进口完成需求补给。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世纪80代初期至2016年煤炭消费总量持续性增加,2002—2014年暖均增长比例高达8.16%,2017年煤炭总消耗达41.99亿吨,增长速度降缓至2.85%。从2014—2017年三年间,我国煤炭消费年下降比例分别是3.88%、3.75%、2.99%,由此可见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获得一定成果。

1 大气污染与煤炭消费总量的内在联系要素分析

1.1 煤炭燃烧对全国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的背景下,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虽处于放缓趋势,但整体消费总量在不断上升。据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显示,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现代人对煤炭的使用,其中燃烧煤炭的污染产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氧化氮代谢产物和一氧化碳。普遍而言,每燃烧1t的煤炭可生成0.44t的二氧化碳、20kg的二氧化硫以及15kg的粉尘。同时,我国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粉尘的主要来源就是煤炭燃烧所产生。

煤炭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因素较多,首先,可燃硫在煤炭燃烧过程中形成二氧化硫,在适当气象条件下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或硫酸,并与燃煤产生的颗粒物质形成硫酸盐,进而降低大气能见度,出现雾霾天气,导致当今呼吸道疾病成为我国较为常见的疾病。此外,中国越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受酸雨影响严重,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氧化氮代谢物融于水形成硝酸或硫酸,通过雨水造成大气酸沉降。其次,煤炭中含有大量不可燃烧的无机物质,这些矿物质携带着没有充分燃烧的元素碳,形成微小的固体颗粒,与空气结合形成粉尘气溶胶。最后,由于暴露于空气中的煤矸石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分解得出的粉尘物质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悬浮在空气环境中,形成粉尘污染。此外,当煤矸石达到一定条件时将产生自燃现象,产生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对现代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燃煤排放不仅是造成全国性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吉林省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在对吉林省长春市、白城市、四平市等地区的大其主要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中发现,吉林省大气中颗粒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

1.2 煤炭燃烧对区域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形势已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传统煤烟型污染未得到良好解决的条件下,以微小颗粒、酸雨为基本表现的区域性复合型污染问题不容乐观。长春、北京等城市时常出现雾霾天气,空气污染对现代人健康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了严格的10μm以下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标准,但是就污染重点区域城市空气质量而言,仍与其标准差距甚远。

在十三五期间,吉林省九个地级市空气质量呈明显转良趋势,地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氧化氮代谢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在近三年得到良好治理。并且,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代谢物具备较高的环境容量,然而粉尘环境容量仍十分严峻。由此可见,吉林省由于冬季供暖、重工业生产加工等产生的煤炭消费,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对煤炭消费进行有效改善,并找出可以替代煤炭的新型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总量与占比。

2 基于大气污染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措施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地方性建设

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煤炭法》等单行法律为基本核心,一系列的部门规章和行政法规为关键支撑的整体能源法律体系。然而,在上述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仍然缺乏可良好体现能源战略的基础性法律。因此,相关部门应加速出台《能源法》,推动新型能源的发展进程,制定能源战略统筹规划,优化从环境保护到能源节约、从能源生产到储备运输环节全方位措施,加大国家对能源领域的战略管控力度,提升资源的科学开发与能源的有效利用,解决煤炭燃烧与环境保护的现有矛盾。

吉林省作为我国煤炭消费大省,应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综合省内能源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清晰掌握能源未来发展趋势和目标,完善优化地方性法律法规。此外,为扎实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程,吉林省应切实贯彻《大气污染防治法》,改善空气质量,在省内开展区域性消费总量管控,为国家煤炭消费控制提供地区性单位基础保障。

2.2 构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管理体制

为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传统能源消费方式、保证能源安全以及降低能源消耗,吉林省应拟定合理的煤炭消费总量把控具体任务,科学分散煤炭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管理制度。一方面,应结合省内区域性经济发展现状、能源消费情况、大气污染状况等诸多因素,制定吉林省煤炭消费近、中、长期目标,根据现实需求对省内煤炭消费形成良好控制。合理清晰贯彻煤炭控制指导标准,构建煤炭消费总量目标责权制,以权促管、以责促实。另一方面,应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为落实点,有效抑制吉林省煤炭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协调展业结构,引导产业升级,提高两高一资行业审批标准,严格管控高污染和高能源消耗的企业建立和项目开发。此外,建设钢铁厂、电厂以及化工厂等大型污染企业时,必须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要求。

2.3 加大投入能源领域的创新改革力度

在能源供给与需求全新格局和世界能源發展势态的背景下,我国以能源安全战略为指导方向,全面开展能源创新战略。体制创新、产业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为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互联网作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工具,在能源创新过程中不断发挥应有作用,带动能源制造、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应加大国家政府在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投入力度,正确引导并积极鼓励相关企业投入于新能源的创造和开发工作中,进而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能源技术改革创新系统。因地制宜对优势性较为明显的能源发展计划提供政策支持,例如生物柴油、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能源技术。

2.4 合理运用经济政策改善煤炭消费趋势

为降低煤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首先,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参与到地区性能源建设中,投资新能源开发产业。支持吉林省能源企业通过融资等措施大力开发项目资金,并采取贷款、补助等方式,吸引具有一定实力的投资人员投资能源装备产业的开发项目;构建融资网络平台,开展银行与企业的合作战略,为新型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成本保障。其次,应加强能源产业的对外合作,实现煤炭、电力、天然气的良好输送,以多种途径确保能源的及时供应。紧密吉林省与能源大省、能源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大力支持省内企业的跨省经营、跨国经营等,参与到全世界的能源基础建设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将持续保持煤炭消费大国主体地位,但是随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能源需求的稳定及科学技术促使下新型能源的不断涌现,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现象。同时,煤炭的使用效率也将随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维持较高的利用率。然而,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科学、合理的积极性措施,通过多种机制的全方位作用,对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形成良好控制。

参考文献

[1]罗宏,张保留,吕连宏,裴莹莹. 基于大气污染控制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初步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6,12(03):172-178.

[2]林卫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策研究——数量管理、质量管理与价格管理[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05):30-34.

[3]吕连宏,罗宏,张型芳.近期中国大气污染状况、防治政策及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能源,2015,37(08):9-15.

[4]曹颖.大气污染应从末端治理转向系统解决——兼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能源结构的影响[J].宏观经济管理,2014(04):41-43.

收稿日期:2019-05-20

作者简介:丛艳辉(1971-),女,汉族,本科学历,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能源技术与能源环境。

猜你喜欢

大气污染
目前我国治理雾霾的困难及对策
大气污染区域协调治理的法律制度设计
大气污染、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大气污染给人们生存造成的危害
农村居民对环保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调查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财税政策选择研究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