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流行语传播理据探析

2019-11-28邓超群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借代理据锦鲤

邓超群

汉语流行语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近年来,学者们专注于汉语流行语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其中,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因素对汉语流行语的影响很大。但是,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词汇的逻辑理据和语义理据对汉语流行语的传播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一、汉语流行语的定义与分类

对于汉语流行语,学界尚没有统一的概念定义。综合现有观点,汉语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被社会大众广为流传和使用,并具有高频性、新奇性、变異性等特征的词汇。从语言的本质上说,汉语流行语与传统语言具有相同目的,是人类或特定人群完成意思表达的语言。

根据不同的标准,汉语流行语具有不同的分类。本文以汉语流行语的来源为标准,将2008-2018年《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十大流行语”分为以下五类。

一是新造词语,如官宣、杠精、有温度、打call、吃瓜群众、葛优躺、“蓝瘦,香菇”、一言不合就××、剁手党、网红、创客、打虎拍蝇、断崖式、失联、高大上、萌萌哒、新常态、光盘、点赞、高富帅、伤不起、神马都是浮云、拼爹、被就业、秒杀、口红效应。

二是固有词语,如退群、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巨婴、确认过眼神、流量、油腻、怼、砥砺奋进、共享、洪荒之力、套路、颜值、宝宝、脑洞大开、任性、主要看气质、你懂的、神器、土豪、奇葩、舌尖上、亚历山大、接地气、最美、亲、坑爹、悲催、围观、二代、帝、达人、穿越、躲猫猫、裸、纠结、钓鱼、蚁族、不折腾。

三是外来词语,如佛系、尴、断舍离、逆袭、赞、卖萌、吐槽、给力、控、宅男宅女。

四是方言词语,如山寨。

五是行业、专业用词,如命运共同体、不忘初心、供给侧、工匠精神、小目标、获得感、互联网+、顶层设计、中国梦、倒逼、正能量、躺着也中枪、反正我信了、气场、忐忑、不差钱、低碳、蜗居、拐点。

通过对近十年来汉语流行语的分类梳理,可总结出以下特征。

一是旧词新意居于主导地位,新词占比次之。流行语并不等于新词,新词仅占汉语流行语的30%左右。带有旧词新意的固有词语使用最多,占比42%左右。方言词占比最小。严格意义上的方言词只有流行于2008年的“山寨”。近十年产生的汉语流行语没有直接源于方言词的。

二是体现民本理想的政治词汇成为热词。行业、专业用词中,绝大部分来源于政治领域充满正能量的政治词汇,这些词集中体现的民本思想,回应了公众对以人民为中心、民本思想的期盼和支持,如“获得感”“中国梦”等。

二、汉语流行语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文化、舆论环境等因素在汉语流行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主流媒体如央视等,往往是汉语流行语的发起点。但是,现代公众的文明意识增强,语言审美水平也在提高,仅靠媒体难以使相关的词语真正流行起来。词内理据、语义理据和逻辑理据对相关词语的流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词内理据是汉语流行语产生的根本依据

词内理据是词的字与字之间、词素与词素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规律或词义发展的内在逻辑。2008-2018年《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十大流行语”词内理据主要如下:

拟声理据:“蓝瘦,香菇”、亚历山大、神马都是浮云、控。

逻辑理据:命运共同体、官宣、尴、赞、亲、帝、裸。

语义理据主要分为隐喻、借代、类比。其中,隐喻包括锦鲤、退群、油腻等26个汉语流行语;借代包括店小二、巨婴、杠精等39个汉语流行语;类比包括教科书式、确认过眼神、佛系等28个汉语流行语。

从拟声理据分析,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在语言表达上也更注重放松、诙谐,不同词语间读音的相似、意思的联系较好地达到了这种效果。比如,2016年极为流行的“蓝瘦,香菇”,与“难受,想哭”在读音上的相似很容易在诙谐之中完成意思的传神表达。同时,从“亚历山大”“神马都是浮云”等汉语流行语中,也可以看出音不同、意联系的词内理据。因此,词内理据是汉语流行语产生的根本理据。

2.语义理据是汉流行语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

语义理据是一种心理联想,指语义的引申和比喻,具有多种类型,如隐喻、借代、类比等,各自表示词的形式和其意义之间不同类型的联想关系。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语义越准确、越传神、越具有特色,就越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尤其是隐喻、借代和类比在汉语流行语传播中发挥着主要的影响作用。在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占的比重最大。因此,语义理据是汉语流行语的主要影响因素。

(1)隐喻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对词义发展具有强大的催化功能,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主要根源。从句法构成特点分析,隐喻分为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等。

名词性隐喻是以名词作为喻体的隐喻方式,具有形象直观、表现灵活、意象强烈的特点。例如,“锦鲤”原本指一种高档的观赏鱼,由于色彩鲜艳、形象灵动,被寄寓了“好运”的象征,在现代流行语中,以“锦鲤”这种具体的、广为人知的事物比喻“好运”这种抽象的、被公众希望的事物,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因此,“锦鲤”才能成为汉语流行语,用来代表好运。其他如“套路”“山寨”也具有这种特点,只是人们在隐喻时的感情色彩不同。“锦鲤”隐喻“好运”,“套路”隐喻“非正当的方法”,“山寨”隐喻“仿制品”。无论是带来正面积极色彩,还是带来贬义消极色彩,名词性隐喻所具有的形象直观、表意准确的特点促进了汉语流行语的传播。

动词性隐喻是将动词原本的动作幅度进行无限放大的一种隐喻。如,“穿越”原本指穿过、越过某地、某物、某时。比如,谭尚维的《回顾长征·甘孜会师》一文中,“近二百天来,我们且战且走,穿越了湘、鄂、黔以及滇、康等五个省份”,这里的“穿越”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穿过某地,符合人们正常的思维判断。而现代小说、电影中的“穿越”,则将这种思维模式打破,在时间、空间上都大大超出了人们正常的思维判断。但是,这种看似荒诞的“穿越”却与现代公众放飞想象、脱离现实、排解压力的情感需求不谋而合,因此,“穿越”一词才被广为引用并成为现代流行语。

(2)借代

借代,也称转喻,是用一个更加常见、形象、直观的事物来比喻一种事物的方式。如店小二、巨婴、吃瓜群众、葛优躺、女汉子、口红效应、拐点,等等。其中,“店小二”一词本身是指古代驿站、茶馆、旅店等处负责侍应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勤快、利索、热情。在当前汉语流行语中,“店小二”多被用于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政府官员、公务人员,简短的三个字把为人民服务、缩短办事时间、保持高效运转等理念予以形象的表达。

(3)类比

类比是模仿同类词或句子的结构,将不同的概念或意思采取相似的方式表达的一种形式。这种带有格式化的语言在表达上更简洁易懂,在效果上更能体现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衍生出了大量的类似结构。同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结构在传播过程中还发生了变异,如“铁打的汉子说弯就弯”“刚融的资金说没就没”“版权的小船,不能说翻就翻”等,这些结构的产生都是类比手法运用于语言的结果。

3.逻辑理据是汉语流行语传播的维系因素

逻辑理据是指运用属差加种概念,把要表达的对象和与之相似的其他对象区别开来,这是现代流行语传播的维系因素。例如,汉语流行语中的“影帝”“表情帝”“体操帝”等,一方面借助“帝”的概念表达出了所属行业中具有巨大成就的人物,加强了种概念;另一方面又通过“影”“表情”“体操”等不同的属差将概念区分开来。逻辑理据是保证语义表达精确的依据,在汉语流行语传播中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离开逻辑理据,汉语流行语是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的。

从本质上讲,语言的产生和传播都是以意思表达、完成交流为根本目的的。因此,词内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是汉语流行语产生和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借代理据锦鲤
劝学
锦鲤出征,高考必胜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90后、00后行为观察大赏
说借代
小编,来条“锦鲤”
关于比喻、借代区别的一点研究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理据信息
悟空学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