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虚于实 以少胜多

2019-11-28孟庆蛟

课外语文·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骆驼队商队安西

孟庆蛟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9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地的忧愤。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生长。

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这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诗人抓着鸿雁低飞这一景象下笔,含义深邃,意在言外。远景写得阴沉抑郁。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近景的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和远景的幽深低沉刚好形成强烈的对照。以上两句所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的后两句是说,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当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丝绸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

蘆笋的蓬勃生机给边境带来了春色,荒漠的大地上也看到人的活动了。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悦耳的声音,诗人以诉之听觉的铃声让人产生视觉的骆驼队形象,从而触发起一种神往的感情,这样便把听觉、视觉、意觉彼此沟通起来,写得异常巧妙,极富创新精神,这就是美学上所说的“通感”手法。无数铃声意味着很多的骆驼商队。如今它们走向遥远的沙漠,究竟通向哪里去呢?诗人不由怀念起往日“平时安西万里疆”“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在这温暖的季节里,本应是运载丝绸的商队“万里向安西”的最好时候呀!言外之意是说,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句首一“应”字,凝聚了多么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这首《凉州词》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它宛如一幅风景油画,远近景的结构,层次分明,明暗的对比强烈。画面上的空间辽远,沙漠广阔,中心展现一队缓缓行进的骆驼商队。诗的思想感情就通过这一队的行进方向,集中表现出来,从而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寓虚于实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骆驼队商队安西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北周史君墓石椁所见之粟特商队
从儿童视角解读《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队该怎么走
骆驼队该怎么走
要钱还是要命
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