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2019-11-28孙雪芬

江淮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习近平

孙雪芬

摘要:习近平有关中国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极高的理论价值。首先,确立了金融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定位,阐明了金融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以及完善基础性制度中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价值。其次,明确了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和实践路径,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国金融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有效行动指南,推动着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制度安排与政策安排。习近平有关中国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金融工作;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9)05-0026-007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1]。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2],贸易冲突等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步入拐点,国际金融市场加剧波动。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3];同时,“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2],“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4]相互交织、相互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党和国家金融治理能力,成功探索并破解了一系列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化解的难题。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助于“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5]、“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5],有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定位与实现路径,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习近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

国家战略定位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6]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理论内涵,其价值蕴含突出地表现在它首次鲜明直接地表达了金融在我国国家层面的战略定位,深刻阐述了金融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以及完善基础性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一)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大国崛起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大国金融。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强国是经济强国的重要前提,只有成为金融强国,才能崛起为经济强国并持久占据竞争优势。西方国家强大的虚拟金融资本,是其长期引领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范围内要素资源的流动配置,以及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分工组合,都与虚拟金融资本的跨区域、跨国界配置密切关联。“当一个国家在充分尊重金融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自身的‘国家禀赋而创造性地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时,可以显著地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7]国际化的主权货币、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的三大支柱。经济强国往往通过掌握国际金融机构的主动权、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价权而实现全球资源配置,通过掌握国际货币的印钞权而获取巨额铸币税收益。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我国着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着力提升我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奠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融基石。

(二)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安全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6],国家安全的实现离不开金融安全的保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快速推进,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并呈现出显著的周期性、传染性特征。同时,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经济波动,并冲击到一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等国家安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安全问题引发全球普遍关注,金融安全成为许多国家的宏观政策目标之一。而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金融安全问题既存在于本国内部金融体系固有的脆弱性,又形成于西方金融资本的负面溢出效应。2015年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逆转,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8]保障金融安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底线所在。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宏微观审慎监管制度与现代存款保险制度是现代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核心支柱,是构建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三)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金融是国之重器[9],恰当合理的金融制度安排是一国经济金融高效、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制度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制度安排,是我国经济大国和金融大國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我国金融安全的根本保障。伴随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中国金融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原有的金融制度逐渐显示出其弊端,客观上要求我们更加重视金融制度建设,通过金融体制机制的创新和金融制度的变革,更好地促成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更好地实现金融发展及风险治理。2017年7月,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制度”[6]。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现实需要,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鲜明制度优势和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社会主义金融制度,一要重视金融机构制度、金融市场制度、金融监管制度以及金融调控制度等方面的完善,二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8]。

二、习近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

“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6]。习近平关于中国金融工作的上述四项原则,立足于新时代中国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形成于习近平对中国金融问题的战略性、系统性审视与思考,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依据。

(一)回归本源,金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5],“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6]。近年來,金融体系在动员储蓄、推动资本积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国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增长(1),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伴随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加快暴露,特定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等历史性难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和民间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金融发展“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使资产泡沫膨胀,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整体循环不畅”[11]。新时代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6]。

(二)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完成了从“大一统”金融体系向多元化金融体系的转变,形成了以国有大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结构。伴随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间接融资结构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如无法更好满足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无法满足市场对长期资本的大量需求,无法实现融资风险的市场化、股权化分担等。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将其更好地融入产业发展,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优化调整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2]。优化金融结构,首先要注重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6],通过市场准入的放宽,推动实现产权主体的多样性。优化金融结构,更要推动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尤其要重视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把提升直接融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6],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

(三)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风险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福建工作期间,就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搞好金融‘三项整顿,防范金融风险”[10]。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宽松政策带来我国总体杠杆率快速攀升(2),金融“脱实向虚”问题日趋严重,同时西方金融资本的风险溢出效应显现,国际社会黑天鹅事件频出,因此,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把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6],“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1]。金融风险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金融制度变迁的滞后,囿于金融监管制度并没能跟随金融创新而进行适时调整。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客观上要求推动金融监管完善,“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抓、两手都硬、两手协调配合”[5]。在微观审慎监管上,要注重“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6];在宏观审慎监管上,要重视对系统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尤其要“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6]。

(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2]。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样需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互联网金融鲶鱼效应显现,倒逼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快。2013年和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管制分别全面放开;2014年以来,民营银行准入机制放宽;2018年,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放宽。我国金融体系逐步打破传统的外植性金融体系,推动了传统金融机构变革和内生性金融体系建设。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要更加重视“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6]。首先,从市场主体层面,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构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6]。其次,从市场体系方面,要善于运用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激发金融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尤其“要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着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3]。

三、习近平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

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6]。“三位一体”金融工作任务的提出,确立了新时代中国金融工作的实践路径,具有严密的统一性和内在逻辑性,构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其既把握了回归本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性要求,又强调了新形势下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这一底线要求,同时坚定了金融市场化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明确了新时代推进中国金融工作的制度保障。“三位一体”金融工作任务,是推进新时代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践行着中国金融各个层面的路径创新、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

(一)专项金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上下结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路径

“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都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正是通过既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也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才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14]推动金融回归本源,实现金融发展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既要注意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又要强调基层创新与主动探索。当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15]。

1.出台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等专项普惠金融顶层规划

顶层设计强调制度与政策先行,有助于营造有效的政策环境,并实现统筹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代表着新时代金融发展的方向,被纳入G20杭州峰会重要议题。中国在推动普惠金融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列,成为我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抓手。2015年底,国务院出台首个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年9月,G20杭州峰會通过了中国提出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成为该领域第一份国际性指引文件。2016年8月,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力图在我国构建全球领先的绿色金融框架体系。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针对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等层面,系统性地提出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痛点的多项制度与政策安排。

2.“自下而上”推动地方金融改革试点

“鼓励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看准了再推开,这是推进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14]。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金融改革全局,科学组织金融试点工作。当前,区域性金融改革在全国广泛布局,覆盖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工业化转型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民族边疆地区等多个地区。从试点内容看,充分考虑到区域资源禀赋与经济金融发展特色,分别探索有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广西-东盟等跨境金融合作、粤港澳金融合作等方面的金融改革。2017年6月,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五省(区)(3)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启了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基层探索。这些不同类型的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积累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地方金融改革经验,发挥了金融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二)“逆周期”货币调控与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以制度完善提升金融风险治理能力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8],也是十九大确立的三大攻坚战之首要战役。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稳金融”成为“六稳”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调整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有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13]。“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3]既能够化解存量金融风险、转危为机,又有助于防范和抵御风险,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是提升我国金融风险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创新。

1.“逆周期”货币政策调控纾困流动性风险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5]。纾困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成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16],“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16]。纾困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首先要重视货币政策总量调控,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其次,要注重实施差异化、结构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17]。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央行创新性推出“三支箭”(4)政策组合,并推动金融机构考核制度完善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拓宽。最后,要实现从货币到信用的转换,还必须重视“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8],“有针对性主动引导社会预期”[2]。

2.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着眼于整个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关注金融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更广泛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有益补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主要国家普遍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架构的建设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统筹协调能力,补齐监管短板”[18]。2017年以来,我国积极推进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确立了“一行一委三会”新监管框架。同时,地方政府下设省级金融监管局,“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6],加强对区域金融创新与发展的监管。“一行一委三会”新监管模式,顺应了新时代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审慎职能,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协调。

(三)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与金融对外“双向”开放:“内外协同”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金融改革开放落实到位,“同时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战略需要,研究推进新的改革开放举措”[5]。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对外“双向”开放协同推进,是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资本市场增量与存量变革齐头并举

“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2]。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表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19]。以此为契机,增量变革与存量变革齐头并举,将成为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的两大重要路径。一方面,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打开了中国资本市场增量改革空间,补齐了中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短板,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增量改革有助于撬动资本市场存量改革。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基础上,“要深化准入制度、交易监管等改革”[5],加快各方面基础制度的完善,重塑资本市场主体的生存环境与竞争模式,构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生态。

2.金融对外“双向”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通过金融“双向”开放与货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对外金融合作,是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实现跨国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首先,加快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幅度放宽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的市场准入,确保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等重大举措落地”[19]。其次,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要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20]。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顺利实施,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富时指数。要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机制。其三,要“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0],深化“一带一路”等跨区域金融合作。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在跨国贸易、投融资、储备货币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5)依托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有助于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加强与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合作,“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4],积极参与相关金融制度设计,增强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

四、习近平关于中国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催生了社会主义金融思想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21]1991年,邓小平首次明确了金融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战略层面,对中国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认识的再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的重大发展,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战略方向,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和有效行动指南。

(一)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的新发展

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最早从信用角度,阐释了信用与虚拟资本对生产集中以及资本主义垄断形成的促进作用,指出信用是资本主义生产竞争中“一种崭新的力量,随同资本主义的生产而形成起来”[22]。希法亭在此基础上,在其《金融资本》一书中,比较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金融资本理论,指出“金融资本的发展,根本地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的从而政治的结构”[23],阐述了不同形式金融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列宁在其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进一步深刻剖析了金融资本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论证了金融资本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以及金融资本的对外输出效应,指出“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家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24]。

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已然发生深刻变化,但是金融资本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元仍然是全球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储备的主导性货币,掌握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价权,主导着全球经济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國家国际金融垄断下的金融资本风险溢出效应正在不断加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8]。习近平有关中国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源于对马克思信用与虚拟资本理论的深刻领会,及对西方国家金融资本发展阶段及其全球扩张本质的深刻认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抵御西方国家金融资本负面溢出效应、从根本上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理论指南。

(二)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战略方向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生态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6],中国金融对内对外市场化改革全方位提速,金融软实力不断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8]。但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5]。

2019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5],“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5]。金融发展“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8],“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5]。同时,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指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8],这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有关中国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源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新时代发展大局的成功驾驭,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的战略方向,坚定了构建高质量、更加市场化、更具开放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战略决心。

注释:

(1)2007—2017年,中国M2年均增长15.3%,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长17.7%。

(2)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2017年末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杠杆率约255.7%,其中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约160%,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46%和48%。

(3)即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省(区)。

(4)即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5)根据环球金融电信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月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5大支付货币、第3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5大外汇交易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自2015年12月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以来,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已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规模达1933.8亿美元,占比1.8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22.

[2]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2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2-24.

[6]习近平.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7-16.

[7]陈雨露,马勇.大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4-27.

[9]李克强.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7-16.

[10]习近平.团结奋进、务实创新,为实现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在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1]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22.

[1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3]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24.

[14]中共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15]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报[R].2016.

[16]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02.

[17]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N].经济日报,2015-7-20.

[18]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7-02-28)[2019-08-0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8/c_1120545454.htm.

[19]习近平.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新华网,(2018-04-10)[2019-08-0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

[20]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7-18.

[2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3][奥]希法亭.金融资本[M].福民,等,译.王辅民,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4]列宁.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 吴晓妹)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习近平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