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安漕渠的历史变迁

2019-11-28赖晨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长安城唐玄宗渭河

赖晨

西汉中叶,汉武帝曾从长安到黄河西岸,修建了一条150公里长的运河——漕渠。该渠开通后,成为长安城的粮食命脉。漕渠的通航虽时断时续,但直到唐朝末年,它还发挥着作用。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开凿漕渠的背景

西汉初期,长安城每年只需要几十万石粮食,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每年所需要的粮食剧增到600多万石。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以下原因:

第一,长安城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日益加大了。西汉建都长安之后,官府机构叠床架屋,官吏队伍迅速膨胀,到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据班固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官吏队伍竟然达到12万余人。按照汉代规定的俸禄标准,月俸禄最高的为“三公”——司馬、司徒、司空,每月谷物350斛(约10500公斤),最低为佐吏(办事员),月俸禄为8斛(约240公斤)。仅仅提供俸禄,每年就需要十万吨粮食。此外,西汉王朝为了稳定崤函谷关以东各地的统治,迁徙齐、楚等地的贵族、豪强于长安周边地区,导致这些地区人口猛增。据《汉书》记载,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长安人口为25万人左右,到了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长安及其周边地区人口猛增至244万余人。

第二,对匈奴的战争十分频繁,加上对西域的经营,都需要大批粮食。

当时,关中地区的粮食生产量已不能满足需要了,所以,就从潼关以东地区征收粮食调运到长安。由于陆路运输运量有限,不利于远程运输,所以采用木帆船逆黄河而上,进入渭河水道,再西运到长安城。

但渭河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渭河运力很差。它水浅、沙深,不能走大船。而且河道蜿蜒曲折,从长安到黄河,直线距离不过150多公里,而那时渭河航行路线却长达450多公里。二是通航时间短。每到冬天,渭河冰封,全年只可以维持6个月的通航时间。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春,大司农郑当上奏汉武帝云:“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接着他向汉武帝提出了开凿漕渠的设想:“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按照郑当的设想,这条漕渠开通后漕运路程将由450多公里缩减为150多公里,运期则由6个月缩短为3个月,而且还可以灌溉渠下农田,最终将达到“损漕、省卒、肥地、得谷”的效果。

开凿漕渠的经过

汉武帝认为郑当的建议可行,派齐郡(今山东临淄)人徐伯负责开凿运河。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徐伯作为一个水利工程专家,有着丰富的治水经验。他不负汉武帝所望,饱经风雨,任劳任怨,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亲自主持了漕运的开凿工程。从测量、制图到动工,他都躬身实践,身体力行。为了工程早日竣工,他不分昼夜巡行于穿渠之处,躬身劳作,竖立表记,确立地点、路线,选定了渠线和渠坝高程。费时整整3年,动用了民工数万人,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徐伯从长安城西北穿渠引渭水(一说源头为灞水);同时,又引昆明池水。昆明池在长安城西南(今西安南门镇附近),使漕渠和昆明池水汇合于长安西南。漕渠沿着南山(秦岭)北麓向东,沿途收纳灞河、浐河、沋河等增加水源。经过临潼、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在临近渭河与黄河汇合处三河口——即今潼关老城西吊桥附近,注入黄河。漕渠虽然长150公里,但渠水充足,可供通漕。

徐伯除了开凿了漕渠,还从商颜山西麓引水到商颜山东麓,被命名为“龙首渠”,该渠长5公里多。在开掘该渠的过程中,他首创了开井渠法,办法就是在地下开水渠,凿井深数丈,使井与井之间互相串联,成为一个连环水系,使渠水互相贯通。新疆的坎儿井其实就是井渠。

开凿漕渠的意义

漕渠流经的地区,位于渭河以南的平原,而且从秦岭北麓源源不断地流入含沙量少的河水,从而使得漕运畅通,而且和渭河水道相比,漕渠航程缩短了约300公里。从关东至长安的漕运时间,较之过去,节省了一半的时间——从6个月缩减为3个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的漕运量达到400万石,最多时曾经达到600万石。

由于这一巨大工程,使大片农田得到了灌溉。漕渠在罢漕时,汩汩分流,灌溉滋润两岸无数良田沃土,对关中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漕渠开通后,促进了关中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漕渠的后续情况

东汉迁都洛阳之后,漕运量锐减,但漕渠仍然保持通航。北魏时期,漕渠逐渐干涸。

在隋朝,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重新引入渭河水,实现通航,改名为“广通渠”。

唐初,由于泥沙淤积,广通渠再次断航。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时任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的韦坚,主持疏浚该渠,同时在长安城外建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码头。在举行竣工典礼时,韦坚安排洛河、汴河和商丘等地的小船300艘集中于水港,让船工们穿上江南服装,头戴斗笠,脚蹬草鞋,每一艘小船都标示郡名、装载特产,然后依次开出港湾,船只首尾衔接,绵延几十里,数百船工齐声高唱《得体纥那歌》《得宝歌》。船队经过望春楼主席台时,韦坚逐一登船把各地特产跪送到唐玄宗面前,让其赏赐给亲信权贵。唐玄宗十分高兴,立即把码头赐名为“广运潭”,把韦坚提拔为左散骑常侍,并兼任江淮南租庸使、转运使、处置使,以及御史中丞等职务,封爵韦城县男。由此可知,唐玄宗对疏通该渠,以及修建广运潭码头的工程是比较重视的。

过了14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该渠成为叛军的物资补给线。

又过了148年,即唐昭宗李晔天祐元年(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该渠从此荒废,广运潭码头的辉煌湮没于历史的尘烟之中了。

猜你喜欢

长安城唐玄宗渭河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
桃核上的长安城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既菩其始,当慎其终”——唐玄宗晚年思想的蜕变和“安史之乱”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
长安城里,一群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