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再添2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19-11-28李亚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抚州河套灌溉工程

李亚

9月4日,在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0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2019年(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中国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江西抚州千金陂2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19项。

河套灌区——中国最大的灌溉区之一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是黄河多沙河流引水灌溉的典范,引黄灌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河套灌区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它和长城共同见证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黄河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内蒙古高原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生态屏障,现状灌溉面积1020万亩。

史籍记载,河套地区引黄灌溉始于秦汉,唐兴宋废。从清道光年间至民国期间,在甄玉、魏羊、郭大义、王同春、杨满仓、杨米仓等一大批治水先民及河套人民前赴后继的奋斗下,河套地区人民陆续开凿杨家河、永济渠、塔布渠、长济渠、沙河渠、义和渠等13条干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套灌区掀起了引水工程建设、排水畅通工程建设、世行项目配套建设、节水工程改造四次大规模水利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灌区建设进入了引水工程建设为主的第一个阶段,兴建了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开挖了输水总干渠,结束了黄河无坝多口引水的历史,开创了一首制引水灌溉的新纪元;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灌区建设进入了以排水建设为主的第二个阶段,先后疏通了总排干沟,建成了红圪卜扬水站,打通了乌梁素海至黄河的出口,开挖了各级排水沟道,使灌区排水有了出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灌区建设进入利用世行贷款配套建设水利设施的第三个阶段,完成总排干沟扩建、总干渠整治和8个排域315万亩农田配套,灌区灌排骨干工程体系基本形成;1998年开始,灌区进入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第四个阶段,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节水增效等一批节水改造工程。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河套灌区实现了从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从有灌无排到灌排配套、从粗放灌溉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三大跨越。

在河套大地历代治水实践中,河套灌区创造了先进的治水、管水、用水技术,并广泛沿用至今,13条古老的干渠历久弥新,不仅对支撑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更像一部史书,凝结了河套先民智慧与心血,记录了河套地区千百年来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融与发展。现今,广袤富庶的河套平原上,灌排渠道纵横交错,密如网织,灌溉面积达千万亩,可以说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着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由于河套灌区地处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属于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加之河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文明和游牧草原文明碰撞交融的地带,大多数水利工程由于淤废而遗迹难寻,古老灌溉工程遗存较少。河套灌区申报成功,成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填补了巴彦淖尔市世界遗产空白,对展示河套灌区水利文化、促进河套灌区水利建设发展、带动巴彦淖尔市全域旅游、推动“天赋河套”品牌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千金陂——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重力式干砌石江河制导工程

千金陂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抚河干流上,始建于唐咸通九年(868年),是长江中游赣抚平原灌溉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千金陂全长1100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重力式干砌石江河制导工程,它的建成保障了中洲围的灌溉引水,同时对抚河防洪、抚州城市水环境修复、水运保障具有重要作用,现状灌溉面积2.2万亩。

自古以来,抚州就是重要的农业地区,水利建设在抚州一直被人们所注重。由于抚州城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水患,古代抚州劳动人民修建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其中以千金陂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史料记载,唐高宗上元年间(674—675年)曾兴修河堤多次,拦水归正道,但不久又被冲毁。唐肃宗上元年间(760年),抚河水泛滥成灾,沙土淤积,良田土地逐渐荒芜,百姓无地可种,生活极其艰难。知府率领百姓,修筑了一道陂,取名为华陂(千金陂前身),以期让河水步入正常河道。后来,此陂屡遭洪水冲击,屡废屡修,花费千金,故名千金陂,或称千金堤。

现存的千金陂为明代天启年间重建,长约1100米,顶宽10余米,是一条用麻石砌成的陂堰,将抚河水引入中洲围灌区,是古代抚州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古籍记载其“灌田各千余顷”,被后人誉为抚河上的“都江堰”。

抚州千金陂和中洲围是长江中游典型的具有灌溉、水运、排涝、防洪等多方面功能的大型围区水利工程。围灌区内现有5.72万人,耕地2.2万亩,因为有这项古老水利设施的泽润,中洲围灌区现在成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赣东粮仓。目前,历经沧桑的千金陂仍矗立在抚河岸边,为抚州市的城市防洪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千金陂申遗成功,成为抚州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时也是抚州首个“世界遗产”。

灌溉——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到91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15个国家。据了解,今年与中国的2项遗产同时列入第六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还有来自伊朗、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美国的15个项目。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灌溉工程的建设发展伴随和支撑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灌溉工程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保护灌溉工程遗产体系、挖掘传承区域特色水利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并向世界展现中国灌溉历史文化,研究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及管理经验,对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抚州河套灌溉工程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Task 10
近代晋陕移民与“河套”内涵变迁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VSC-HVDC的不平衡控制研究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
河套灌区:兴水利强基础 惠民生促和谐
河套灌区试用无人机获取作物需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