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9-11-28陈应军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3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人员建筑工程

陈应军

(重庆渝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0060)

处于“信息大爆炸”时期,建筑企业应当尽快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1 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认识不足,具体体现在:其一,认识不到位。建筑企业对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在某几个环节,便是信息化建设,实则不然,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建设应当涵盖整个建筑工程,涉及到建筑企业的方方面面,仅仅某几个环节实现信息化,难以满足建筑工程施工以及管理的需要,这种认知误区实乃认识不到位,反而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1];其二,意识淡薄。意识淡薄主要是指建筑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关注度不够,下面的管理人员遵循“上行下效”原则,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就不是很积极,一些需要部门间协调配合完成的工作任务,也是一拖再拖,并且由于这种不重视,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学习新技术的热情,知识储备不足,信息化建设得不到技术支撑与人才支撑,管理质量也就难以提升;其三,观念落后。多数管理人员还保持着以往的管理理念,更愿意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面对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他们缺少认可度,这种墨守成规的方式与态度,极大的影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以至于实际管理效率满足不了项目工程的需求,出现了“脱节现象”,例如对于施工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测依旧在使用人工检测的方式,而不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施工设备上安装感应装置,实时监测施工设备的震动频率以及温度等参数。

1.2 水平较低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第一,虽然将信息化运用在了项目管理之中,但是管理水平较低,因为目前多使用的是单机版软件,这些软件只能进行数据核算与分析,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与自动传递,部门与部门间的信息传输仍旧沿用以往的人工模式,极大的减低了数据的时效性与实用性[2];第二,如前文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诸如信息交换、材料采购与信息发布等发面,都还未实现信息化,给实际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第三,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施工现场依旧需要人工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并不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论是在精读还是准确度方面,人工管理效果都与信息系统的管理效果相提并论;第四,信息技术的使用多停留在计划编制方面,工作单元间有相互联系,但是编制的深度却不够,没有充分挖掘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也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入项目工程管理之中。

1.3 人员素养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是目前建筑企业的现状便是缺少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现有的管理人员缺乏学习新技术的渠道与机会,而在人才引进方面,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又不完善,在这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之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度缓慢,毕竟缺少人才支撑,很多技术方面的工作无法展开,工作人员面对这种窘境,也是束手无策。

2 应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的措施

2.1 人才队伍建设

就目前建筑企业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明确招聘要求,综合考察应聘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业务素养,确保应聘人员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以便应聘人员在入职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推动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针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通过邀请专家来企业做专题讲座或是发放资料的方式[3],帮助管理人员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让他们能爱岗敬业,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信息化建设;另外,还需组织培训活动,定期与不定期皆可,这项举措重在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便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类问题,能够妥善解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诸如物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逐渐融入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中,如果不组织培训活动,工作人员难以掌握这些技术,例如以往建筑材料的检查多以扫描条形码的方式进行,费时费力,而若是采用物联网技术,使用射频技术批量识别,能够提高检验的效率,但是对于如何使用该项技术,就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培训掌握技术要点;除此之外,适当的交流活动也必不可少,包括企业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流活动,与参加其他企业的交流活动,让管理人员在沟通交流中拓宽视野,学习其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并将其合理的融入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提升管理效率。

2.2 信息系统建设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应当建立具备“一体化”特征的信息系统,而之所以要建设这样一个系统,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过于复杂,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建筑企业的一个项目往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图纸设计与审核、项目招投标等工作,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施工与管理,第三阶段是工程验收。但不论工程处于哪一阶段,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大批的数据资料以及多样化的工艺流程等资源,这些资源若是缺乏统一的协调与配置,轻则造成资源浪费,重则会耽误工程的进度,影响工程验收。因此,就需要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4],通过该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能涵盖到施工环节的方方面面,能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2.3 数据库建设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离不开数据库,数据库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对此,建筑企业一方面要联合其他的建筑企业与政府,为数据制定统一的标准,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建筑企业的各类数据才有统一规划,也才能方便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后期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要整合企业内部的各项信息,如前文所述,建筑企业内的信息数量庞大,体系杂乱,增大了数据信息化的难度,所以有必要提前整合企业内部的各项信息,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将各项信息分门别类予以整理,如可按单位工程与分部工程整理,也可按质量、造价与进度等整理,总之,要让信息形成数据库,具备方便查询与使用的功能。

2.4 软件开发方面

建筑行业有其特殊性,体现在建筑行业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公路的施工中,就需要综合考虑天气状况、地理环境、水文条件等因素,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使用的都是国外软件,这些软件与我国实际建筑工程中的各项参数难以相适应,基于此项原因,需要积极研发与我国建筑行业实情相适应的国内软件,以便能满足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对此,性能良好的软件应当具备以下两点要求:其一,用户可以调整参数[5]。也即该软件需要具备科学性,用户能够通过调整参数,让软件与企业管理工作接轨,两者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具体的管理工作,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标,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施工进度,让工程如期完成;其二,具有可行性。也即软件的设计要以方便快捷为目标,简单易操作,在保障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降低操作难度,让实际的管理人员能够在短期内掌握管理方法,将其尽快应用在管理工作之中,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5 管理制度方面

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还需完善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因为当前的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管理人员的处理能力,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应当完善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以制度促成有效的信息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之下,管理人员分工负责,分别管理对应的网络模块,将能最大程度的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处于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例如可以使用射频识别技术,完善门禁管理系统,在工作人员进出施工场地时,对其身份进行验证,以防止不相干的人员混入施工场所,造成安全事故。

3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要有所创新,而创新的最佳途径是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通过培养人才、建立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开发软件与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以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管理人员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