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坑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应用

2019-11-28林标太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15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基坑数值

林标太

(南昌经开区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1 基坑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由于国内建筑领域的高速化发展状态,基础性建设项目相对较多,实现了整体建筑领域的高速率发展。基坑监测,作为必要性的建筑流程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良好的技术发展环境。然而在实际技术应用条件上,我国工程领域的基坑监测技术并不完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相应的技术缺陷,无法保证基坑的建设质量,也不能体现整体建筑工程的基础安全状态[1]。

虽然在应用环境中,对于基坑监测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多,但内容同质化问题较为明显,且没有对实际工程应用形成指导。即便是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沉降预测、RBF 神经网络监测分析、非固定站二次基准差分监测等多项先进技术条件的应用下,也仅能对少部分基坑监测项目进行优化。虽然代表了先进的行业技术应用条件,却无法说明整体行业的技术发展状态。

2 基坑监测技术的应用关键点

2.1 基础检测内容

基坑监测分析的过程中,应遵照基本的技术管理规定,将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作为基本的管理办法,对整体检测对象的各种要素内容进行分析,在确定邻近环境、坡顶水平、墙坡顶竖向、围护墙水平、地下水、孔隙水、土层压力、支撑内力等多项检测内容之后,保证整体基坑监测工作的完整性与细致性,实现检测技术的优化升级调整。

2.2 邻近环境分析

针对周边环境的检测工作,需要对临近建筑物的沉降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方法上,通常将水准仪设备作为基本的检测手段,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也会直接应用全站仪设备完成检测。而在检测方法上,则须对整体沉降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在二等闭合导线的水准测量的同时,于远距离位置设置稳定的BM1、BM2 基准点,在基准点之间,展开相互校对与联测,以此保证整体观测数值的有效性。而在开展基桩施工之后,还需对各个观测点进行二次观测,并在数学模型的分析下,求取每个观测点位的最终数值。最后,利用观测点计算得出的数值,形成变形值与累计变形值的曲线数据资料,完成环境监测分析。

另外,在周围道路与管线的检测中,需要对基坑周边的道路与管线分别进行水平与数值位移的监测分析。方法上,与常规的水平位移、沉降的方法相同,但在技术处理中,需要重点管道里水平位移与沉降的测量控制点,并在其设定位置上,同常规监测有所差异,在与基坑之间距离上,和常规控制点距离数值保持在2.5-3 倍的关系,以此保证此项监测的合理执行状态。

2.3 坡顶水平位移

顶坡水平位移的监测分析,主要针对围护结构的变形状态展开分析。通常情况下,此项分析主要采用全站仪设备进行,在小角度测量法、视准线法等应对技术条件中,可以完成对于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状态测定。同时,在应用技术方法中,也可以使用极坐标法、前方交汇法等技术手段,以精确定位的形式,完成水平位移状态的监测与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定坡顶水平位移基准控制点的过程中,应在基坑开发深度的数值条件下,测定出其深度数值2.5-3倍的距离范围,并将其作为不受施工条件影响的稳定化区域,保证整体技术执行状态的合理化水平。

2.4 墙坡深层检测

墙坡深层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需要将基坑土体的不同深度状态,作为不同的监测控制点,在监测每个点位独立数据的同时,形成连贯性的立体化数据,以此保证监测数据的统计效果与分析水平。

监测方法上,可以将支护结构与受力特征作为基础条件,在对整体系统与基坑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的同时,于基坑墙坡的关键位置,设置相应的预埋测斜管设备。在后期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测斜仪进行操作,并获得具体的测斜仪测量数值。利用这一数据资料,在完成基坑不同深度水平位移情况测定之后,通过具体数据信息,完成不同深度条件的倾斜情况变化数值曲线,保证监测分析完整性。

2.5 其它监测内容

基坑监测系统,是一项完整的技术处理方案,需要对多项待检测数据资料进行采集与分析,以此才能保证监测技术的执行有效性,提高监测的指导作用与应用价值。而以下几点监测内容,也是构成整体监测数据的重要条件,需要得到相关岗位技术人员的重视与关注。

第一,支撑内力监测。此项数据的监测,主要利用锚杆测力的方式,分析锚杆设备的受力条件。在对钢筋应力数据进行检测的同时,通过轴力计、应变测量计等设备,保证分析的有效性。而在技术处理中,应力计的量程条件应设定在具体设计数值的2 倍以上,并保证精度在0.5%F?S 以上,且分辨率保持在0.2%F?S 以上。第二,在对土压力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使用专业的土压力计量测设,并完成数据统计,具体设备规格参数上,与应力计设备保持同样的精度、量程、分辨率规格,以此维护测量的有效性。第三,孔隙水压力的测量中,需应用钢弦式、应变式等结构的孔隙水压力计进行测量。第四,在对地下水位展开检测的过程中,需在孔内设置相应的水位管结构,由此展开具体的测量工作。在地下水测量的过程中,应对测量精度进行优化,并使其精度最小单位大于10mm,以此保证测量的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基坑监测技术的应用管理,需要将当前技术发展状态作为分析基础,并对基础检测、环境分析、坡顶检测、墙坡检测以及其它多种类型的检测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优化调整,才能从技术层面,保证整体项目建设的合理化状态,实现基坑监测技术应用条件的升级管理。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基坑数值
用固定数值计算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Fluent的GTAW数值模拟
带凹腔支板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