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2019-11-28陈晓龙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机械类研究生学术

陈晓龙

(天津天保人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300)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的中坚力量。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不仅满足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同样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性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最终与迅速发展的教育形式相互匹配。

1 机械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1 培养模式缺乏实践创新

西方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有“课程模式”和“学徒模式”,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则采用“课程+论文结合模式”。其中“课程模式”的目的是加强本学科研究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学徒模式”类似一种职业教育,在学生处于本科阶段时就在导师的指导下(类似一种徒弟和师傅的关系) 从事相关课题研究工作,通常在本科毕业后较短的时间(一到两年) 完成硕士论文;“课程+论文结合模式”符合我国对研究生“理论+实践”的培养目标,但在执行过程中或因为理论学习过多且内容深度不够,或由于导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导致研究生存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1.2 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

当前高校开设的机械类研究生课程大多难以摆脱传统学科观念的束缚,课程分类杂乱,未能形成相关课程群,且在授课环节未能注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缺少讨论互动环节,导致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不强,难以从专业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准确表述和界定。

1.3 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研究生培养“唯论文化”现象比较普遍,几乎所有的高校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中都包含“在校期间必须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甚至一些奖学金的评比也和论文挂钩。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潜心钻研问题,为了毕业或评奖而写论文。其结果往往是一些研究生粗制滥造、东拼西凑写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论文”,于自身乃至社会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

2 提升机械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2.1 研究生培养基本目标的确立

机械工程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很好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系统控制、运行与生产管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机械工程学科科学研究与产品研发的技能,具有比较强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创新性研究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除中文外的另一种语言,具有熟练查阅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掌握初步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规划、组织和协调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毕业后具有在相关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类型工作的能力。

2.2 优化课程体系与授课方法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当避免开设“老课程”,删去本科阶段就应该掌握的、理论深度不够的基础课程,同时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以免出现学生学了理论却不知如何运用的尴尬局面。其次,在教材建设方面,高校应当依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创建个性化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鼓励通过专业学术委员会审核并组织编译或者引进原版的国外机械专业教材,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最后,高校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授课模式,避免“填鸭式”教学,多进行“工作坊”等讨论交流形式的教学,启发研究生在课堂上进行学术思考与学术交流锻炼。

2.3 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训小组

根据创新实训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按照自由组合、专业方向互补的原则,在所有选课研究生中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训小组,每个项目组设一名研究生项目负责人,小组一般由2~3 名研究生组成。以成果实物优先的原则确定实训小组的实训题目。各实训小组的实训题目可选择教师推荐的,也可自主确立。每个小组准备介绍PPT,由研究生创新实训小组负责人进行介绍和讨论。各创新实训小组可以申请校共创学院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经费资助,专用于实训所需,各项目执行时间为一个学期。

2.4 注重创新考核

学术评价体系中“唯论文”倾向明显,学生需要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方可毕业,这可能催生学术腐败,扼杀创新思维。积极鼓励以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研究生学术水平,激励其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机械学科创新周期长,更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一味地追求论文产出,不符合教育长期性和创新偶然性的规律,实验、毕业压力大导致学生精神恍惚,无暇思考。

2.5 多途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除了教学与科研学习训练,我们还采取提供多项途径,如校际交流、校企合作、国际学术会议、创新大赛等手段增加学生与外界接触,拓宽其视野和研究思路。

3 结语

长久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机械类研究生培养模式都侧重于理论而忽视实践,而在较短的培养学制中,理论知识水平又很难得到明显的提高,这导致研究生培养效果不佳,研究生尤其缺乏创新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对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在当前“理论+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下,高校首先应当注重理论课程的设置,避免“重复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同时更改教学方法,注重交流讨论,奠定机械类研究生扎实的学术基础。

猜你喜欢

机械类研究生学术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机械类“CAD/CAM”技能培养的研究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