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经管类研究生“工匠精神”的价值与路径

2019-11-27胡晨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路径研究工匠精神

【摘 要】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拥有正确劳动观的研究生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工匠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正确劳动观的体现。经管类研究生受其学科专业的影响,具有追求效率,善于博弈,敢于冒险的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探讨经管类研究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价值,“工匠精神”能够提供行有效的知行方法,启发创新思路,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最后,提出了培育经管类研究生“工匠精神”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经管类研究生;价值研究;路径研究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供给侧”改革,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2016年4月26日在安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2016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一次强调工匠精神的作用:“引导企业形成特有的比较优势,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2017年1月,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发放线上问卷,了解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与理解。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国工匠》纪录片,广受观众喜爱。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是劳动观的体现,更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导。中国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手工业时代,生产规模小,生产过程较为简单,工匠们拥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反复打磨,以达到完美的程度。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认为“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磨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谈到“工匠精神”,“技巧、器械,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石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2]这是古人对“工匠精神”的阐释。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工作技艺、精湛的工作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进入工业化时代,业生产要求标准化和通用化,每一个工人只需要负责一道工序,制作出的零件几乎相同,可以互换。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信息化时代,千篇一律的产品越来越不受欢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和量身定制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变化不仅传承了工业化时代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同时也包含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创新和创造。当代学者对“工匠精神”有了新时代的定义。肖群忠认为,工匠精神一般是指从事器物制作的人,工匠精神狭义是凝结在工匠身上、广义是凝结在所有人身上所具有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3]。李宏伟、别应龙在《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一文中将“工匠精神”阐释为,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和剔弊兴利的爱国精神。[4]

综上所述,本文将“工匠精神”内涵归纳为如下四点:

第一,“工匠精神”首先应当传承古代手工匠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原文中提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第二,“标准和规范”是一切生产活动有序开展、社会稳定的保证,因此,“工匠精神”包含恪尽职守的工作原则。

第三,工艺、技术的进步要靠工匠们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不断钻研、革新,不拘泥与当下,敢于打破常规才能有伟大作品诞生。因此,“工匠精神”包含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

第四,纵观古今,每一位在工作中有所成就的人必然始终对自己的职业保持敬畏之心,不仅仅把工作当做一份谋生的手段,而是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把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相统一。“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大国工匠”的爱岗敬业,其含义不仅包含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做好手头上的这一份工作的信念,更包含在工作时所怀揣为推动民族发展、社会进步尽一份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2.“工匠精神”融入经管类研究生培育的时代价值

关于“工匠精神”的学术研究主要以理工类学生或高职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而各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的工作原则,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高素质、有理想、有担当的经管类研究生,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受专业的影响,经管类研究生具有追求效率,善于博弈,敢于冒险的特点,“工匠精神”融入经管类研究生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2.1“工匠精神”提供有效的知行方法,促进经管类研究生扬长补短

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在学术科研、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学生活动等方面,追求效率,善于博弈,敢于冒险,有时做不到守规矩,讲规则。工匠精神包含的认真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和要求,是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的必备条件。《国富论》进行研究的一个进本假设条件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没有一个人不是挖空心思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经济利益的。德国被称为“制造强国”,“德国人的厨房像个实验室,温度计、量杯、滴管、天平、计时器一应俱全;食材,不论果、蔬、肉、骨,撕、拉、拔、削、剁;形状,不计方、条、圆、扁、片、块、丝、角都有一定的专属工具。” [5]不仅在制造行业,在产品营销,企业管理,售后服务方面也无不体现着“工匠精神”。西门子总裁冯·西门子说:“德国人人为企业追求利润应当是建立在客户满意的基础上,我们把信用当做企业的生命线。” [6]这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因此,不仅仅制造业需要“工匠精神”,金融产品、管理服务等第三产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经管类研究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和管理人才,必然要具备一丝不苟、恪尽职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2“工匠精神”启发创新思路,培养经管类研究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人”

研究生是高校学生中最具有自主思维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生活能力的群体,经管类研究生较其他专业研究生更具有思辨能力、创新精神。但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经管类研究生能够发现问题,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工匠精神”要求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不断钻研、革新。对于经管类研究生来说,随着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的需求也逐步提高,不仅对于产品的个性化、舒适度、体验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营销模式和服务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经管类研究生不能仅仅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批判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模式,而是在科研和工作要不断钻研创新,帮助产业升级,完善细节和服务,成为一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2.3“工匠精神”是正确价值导向,引导经管类研究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为创造富强民主文明的繁荣社会而努力。“工匠精神”所蕴含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工匠精神”并不仅仅是对“工匠”、“工程师”的要求,更是每一位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行为指引与强大精神动力。经管类研究生更强调自身发展,家国情怀不足。“工匠精神”所提倡的是为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努力奋斗,不断创新。无论是刺绣、木匠等手工艺人对技艺的传承,还是研究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的工程师,他们的劳动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都促进了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都在为社会进步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有所牺牲,比如丰厚的收入,牺牲舒适的工作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活等。工匠精神本身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其含义是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提出的具体要求,能够指引经管类研究生在未来高度工业化、信息化和商业化社会中不忘初心,真正成为一名有使命感、责任感、义务感的“大国工匠”。

3.经管类研究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3.1“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培育经管类研究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习总书记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7],专业教育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促进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其次,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阐述学术规范、校规校纪,让研究生在未出校门便树立严格的规则意识,同时介绍企业用人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工作流程标准等,引导学生要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各项专业化标准,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不走不该走的“捷径”,不在规则上投机取巧。再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企业、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有的放矢地积累知识经验,提高技能。最后,依托课程思政体系,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贯穿在专业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经管学科领域的匠人、匠心,让研究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习工匠精神,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3.2“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育

实践、实习是培育经管研究生“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首先,拓展实习基地,研究生在实训过程中以“准员工”的身份开展工作,让研究生独立负责一部分实际工作,进一步锻炼研究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其次,以竞赛方式提高经管类研究生专业技能,培养精益求精、恪守规则的品质,在专业比赛中研究生的专业技能不仅得到锻炼,同时培养了其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再次,积极引导经管类研究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志愿活动,为社会服务,如“如何防范金融诈骗”,让研究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工匠精神。

3.3“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是培育经管研究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经管类研究生批判意识强,不接受教科书式的理论教育。而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工匠精神需要文化的支撑。首先,应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本身必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成为学生身边的“匠人”。其次,树立具有工匠精神的朋辈榜样。“工匠精神”的传承单靠名人的影响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人身边优秀人才的作用,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工匠精神就在身边,并不遥远,影响人向身边的人学习。再次,运用新媒体平台,对具有工匠精神的名人和朋辈榜样进行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释:

[1]朱熹.四书集注[M],岳麓书社,1985.

[2]沈括.梦溪笔谈[M].中华书局,2009.

[3]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

[4]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8).

[5]刘洋,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06).

[6]张继宏.工匠精神:德国制造业品牌之道的观察与思考[EB/OL]. https://www.xzbu.com/2/view-7440425.htm.2018-10-24.

[7]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

作者简介:胡晨(1991—),女,侗族,安徽蚌埠人,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路径研究工匠精神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