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

2019-11-27江国裕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计算机专业计算机

江国裕

【摘 要】只有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够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大家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项目教学法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就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和战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供读者参考。

【關键词】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信息化手段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讲述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和操作系统等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逻辑联系较少,由于教授的学生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工科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缺少计算机实践,这门课的基础理论可能显得较为空洞和枯燥,导致一些同学没有对理论知识充分消化吸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课程组教师一直在探索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知识与相关技术,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软件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1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导输入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课占大部分学时,实验和实践课学时不足。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跟实践脱节,学生没有及时上机演练,偏向于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1.2学生积极性不高。本门课程讲解的都是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本来就有些晦涩难懂,再加上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而且眼界有限,不了解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清楚此门课程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帮助,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1.3考核方法单一。目前一直采用笔试的考核方法,曾经考虑过学习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上机考试形式,之前的程序设计类考试有的采用过这种方式,但也存在一些考核不公平现象,有些学生通过背诵题库取得上机考试还算不错的成绩,但在后续课程中发现实际编程能力并不强,所以单纯上机考试也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如何进行计算机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设计

2.1利用微课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微课在教学的引进随处可见。学校的计算机信息化课程应该以实用性教学为主,把主要的技术和操作传授给学生,尽量省去“繁文缛节”的理论知识,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会灵活地运用。利用微课,把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浓缩和总结,把计算机操作流程做成一个简单的视频,时间在3到5分钟一节,即“微视频”。这样的微课内容,简单易懂,既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也方便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对操作的掌握。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微课视频内容的设计,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稍做解释,而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有趣地描述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在课前进行分析和备课,总结出重点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程序或者是简单的练习题,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知识。完成练习后,后台自动批改和评价,便于学生了解操作流程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基础条件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每位学生对同样课程的掌握能力和知识吸收与应用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差异,帮助学生在计算机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中有所进步。由此,微课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师在课前将授课内容视频进行提前录制并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到平台上进行自主地下载和预习,帮助学生细化每一步操作。这样的方式便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提前的了解,以加快学习进程。同时,教师可以上传一些拓展性内容,方便求知欲强的学生或者是对此方面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和发掘。如此,能够帮助学生填补不足之处,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开展教学改革与课外活动

教学改革的推进在于许多方面,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课堂氛围的渲染等。

首先,在设定教学目标方面,对所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心理,进行完全的掌握和分析,进行合理地教学目标设定。做到“步步完成小目标,最后达到大目标”。不能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在教学方面也要具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教师要做到创新和改变。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得到学生们的建议和反馈后,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重点部分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部分相结合,做到边学边会,且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开展课外活动方面,学校要积极创办“远志杯”“创新杯”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类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自己的专业进行研究和探讨,不断创新。开展程序设计比赛,可以是一个APP或者是一个小游戏。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开发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团队交流和合作等社交方面有所进步。类似的课外比赛和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扩展教学与社会资源

学校在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不吝啬于资源的引进和扩展。院校应为学生引入外部的教学资源,在暑期安排学生进行见习或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研究自身的专业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还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分组,创立志愿者服务小组,在周末时为周围的居民解决一些计算机的疑难杂症。通过这样多次的锻炼,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提升自我的操作水平,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感受到自身的专业价值,从而更加热爱计算机专业。

院校在教师队伍资源配备方面也应该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计算机企业进行合作,由教师带领学生前往优秀的企业进行参观和见习,多给学生一些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在计算机领域有名的专业人士或者成功人士来到学校举办讲座宣讲,宣讲内容可以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和自身的亲身经历,以此激励学生,给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学习资源不断更新,而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及时地关注信息资源的来源与如何将资源合理、科学地应用于计算机信息化课程当中。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搜索和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与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3.总结

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实现了让学员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但是,计算思维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而信息化手段多聚焦规范编程和语法语用、编程自动化计算,缺少将问题特性“抽象”为计算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只会按特定计算模型案例编写和调

试程序,不会对复杂问题进行抽象思维并自主设计出计算模型.如果引入思维训练软件培养学员“抽象”能力,同时与案例编程相结合,学生的计算思维、动手实践和案例体验感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段俊阳.案例教学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尝试[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7):151.

[2]吴献文,陈承欢.“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的探索与应[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

[3]王忠元.仍电子商务的项目教学谈学校教学模式的创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猜你喜欢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专业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浅谈不同编程语言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影响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浅谈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