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策略的初探

2019-11-27林小波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

林小波

【摘 要】作为偏远的农村初中,该“讲”的地方我们要毫不避讳,大胆的“讲”,因为通过讲解,可以传授基础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梳理;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认识数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讲解技巧;说明性讲解;描述性讲解;推理性的讲解;归纳概括性讲解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个春秋。我在学习、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身体力行,上过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也听过许多教师的课,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受到很大的启发。大家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比如: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忽略了教师的讲解。认为只要教师“讲”了,就与《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等”观点相冲突,认为违背了新课改理念。所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不敢“讲”的现象,把“少讲”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把“少讲”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但是有些知识点不讲,学生又不能完全理解,尤其是在我们这要偏远的农村学校,孩子们见得少,基础面不广,而课本中的许多事例又与城市生活更为接近,有些词汇和事例农村孩子从未听说过,也没见过。这些都给我们一线的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困惑。

自主学习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它是建立在“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基础上,因此,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并且数学课程中也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所以我认为:作为偏远的农村初中,该“讲”的地方我们要毫不避讳,大胆的“讲”,因为通过讲解,可以传授基础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梳理;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认识数学的发展史……。在农村学生中,学生很难有机会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的铺垫,这也离不开教师的讲解。

我们虽然需要讲解,但也不能一“讲”到底,该“讲”的地方才“讲”,并且要讲清楚,讲透彻。只要我们在讲解时注意一定的策略,掌握讲解的技能,也一定能让我们的课堂精彩。

一、说明性讲解

數学中有许多数学符号,学生没有见过,书中也没作任何解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说明性讲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时,对于全等符号——“≌”,教师需给学生解释:“∽”表示相似。相似且相等,那就全等。并提醒学生相似符号应写为“∽”,而不是“~”。再比如:对于“Sin、Cos……”,应给学生解释——这是自然略语;∏、⊿等属于特殊约定。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说明。

二、描述性讲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属于自然科学。数学中的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次形象的描述,胜过十遍的说教。比如,我们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日出时的情景: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面看作一条直线,当太阳刚露出脸时,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这时,直线与圆相交;当太阳刚要离开地平面,但还没有完全离开时,太阳与地平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当太阳完全离开地平面时,太阳与地平面没有交点,这时直线与圆相离,从而引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如果学生还不能理解,教师也可用钥匙环和黑板上一直线,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生动形象的讲解,易于理解,学生听起来感到亲切自然。

三、推理性的讲解

数学的逻辑思维性较强,尤其在几何证明中,体现较明显。在初学几何证明时,这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在对于一些基本的性质定理的证明时,也需要我们讲解。比如:在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因为这是八年级的内容,还没有学过相似,不能利用相似进行证明。这就需要利用转换思想,通过作辅助线,把问题转化为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上,这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究,很难找到突破口,这就需要教师的讲解。通过教师具有逻辑性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添加这些辅助线的目的,给学生解疑,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中常用的转化思想,从而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

四、归纳概括性讲解

归纳概括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其显著特点是从具体到概括或者是从特殊到一般。如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可以通过若干个具体例子来概括发现。在运用归纳概括讲解时,教师应当确实让学生得到所有必要的具体情况,使他们能有所发现并进行恰当的概括,应当给每个概括提供多个不同的例子,使这种概括得到充分说明。并且,为了避免不恰当的概括,还应有反面的例子。比如我们在学习《函数》、《方程》、《整式与分式》、《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等内容时,可以把他所观察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有关条件,技巧或者解题方法的共同性质加以概括,形成新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理解《课程》理念,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对于传统的东西我们也要吸之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