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美育的实践探析

2019-11-27李冬妮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摘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决定了美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美育内容有机融入其中,一方面可以提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美育有效提升人文修养,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融合

一、关于美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根据国内学者关于美育的内涵和概念的多种界定,综合相关成果,可以将美育概括为美感教育,即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以动之以情、理在情中为特征,通过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大美育观强调将美育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而要把一切有生力量即具有审美意义的所有因素都应用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以及教师的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形象等所有教學活动都可以转化为美育的过程。美育的特性决定了它不仅仅致力于提高人的审美修养,更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美育具有自由性、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等特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大学生形成完美人格、理想人格的关键因素。审美素养也是教育者所应具备的一项素质要求。良好审美素养的养成关键在于审美观念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加强。

1.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是审美意识的集中反映,是人们对“美的规律”的自觉自发意识,对生活、自身的本质肯定。因此大学生应自觉学习美学知识,多关注社会问题及其评价,学会辨别是非,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学会分辨美丑,明白真正的美不是另类的着装打扮、奢侈的攀比来哗众取宠,而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的追求,对个人及社会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精神世界的充实。不仅如此,大学生应自觉把握主流价值观的精神要领,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思想观念的入侵与隐性灌输,紧跟党和国家的思想脉络,不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观念。其次,教师队伍应该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美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懂得在新兴文化中更新及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不能一叶障目,对于精华部分应予以接受并加以运用,对糟粕应予以摒弃。

2.提高自我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审美主体对对象的“知觉力、感受力、记忆力、选择力、判断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力、意志力”等,是主体依据自我审美观念对客观与主观世界的综合把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要通过审美理论的学习与审美实践的加强。对学生而言,首先要充分重视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作用,端正对美育等综合素养课程的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认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在课外实践也要积极的进行自主的理论学习,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理论知识及一些通俗常识。对于教师而言,应加强自身审美知识的学习与体验,高校也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各方面素质进行培训,不仅强化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应该注重审美素养、个人品德、师德和教学风格方面的加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将美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堂

“隐性课堂”注重整个教育过程的无意识性与渗透性。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形渗透要以活动、校园文化、大众传媒等为载体。因此美育的融入渗透要注重有益活动的引导,把握活动立美尺度;校园和谐文化环境的熏陶、大众传媒的有效牵引。

1.校园文化活动的有益引导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使活动集趣味性、启迪性、思想性于一体,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隐、融汇到活动的精髓中,使学生通过活动的体验与参与使内心感到愉悦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受到教育的熏陶。例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坚持“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活动宗旨,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使学生在欣赏中国传统经典剧目、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领悟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提升自身精神境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借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形式,高校应充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美学、音乐、舞蹈等社团和兴趣小组,通过社团活动和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个人品格。学校应聘请资深的教授和专家名人等进高校开展关于审美、艺术和美学等专题讲座活动,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2.重视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

校园环境的美化对学生人格塑造、情操培养及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隐性作用。校园环境包含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校园的物质环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沉淀着学校的历史与传承,见证着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承载着博学、厚德、卓越的大学之道,蕴藏着不可比拟的隐蔽教育资源。科学合理且富有美感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学习生活上的便利,从而以其直观性与形象性诉诸大学的肃穆与庄严、渊博与厚重、人性与包容,对学生的思想、人格与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积淀,激励学生追求真理、砥砺智慧,以美立德。高校应注重校容校貌的美化与优化。运用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点缀校园,运用亭、台、楼、阁、轩、榭、廊、湖的悠然意境,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幽雅别致;维护校园文化建筑风貌的传承,让学生体会校园文化博学的历史积淀;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打造电子图书馆、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学设施。通过美的物质环境树立高校美的形象。

3.重视网络和媒体的净化疏导

在全媒体兴起的今天,大众传媒也是高校进行隐性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众传媒的引领和导向功能,善于运用各种传播媒介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以正确的舆论方向引领并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高校要与时俱进,充分重视网络媒介平台的战略地位。大学生QQ、微信基本都处于实时在线的状态,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等交互性、无时空限制性,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了教育的及时性和便利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不仅如此,高校应开通多种微博平台,搭建多样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引起大学生广泛关注,抢占微媒体舆论阵地。在编辑和发布宣传教育内容时应注重标题的新颖性,内容的丰富性,材料的新颖性,视觉的冲击性。通过音乐、图片、色彩和各种造型来构图,展示想要表达的内容,直达视觉感官,冲击心灵,给大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作用。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向网络渗透,利用多种媒介的广泛性与易接受性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高校可以设立网络研发中心,打造具有本校特色,时代特点,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大型综合性网站和搭建基于移动互联网APP平台,打造既有气质又有温度的媒介,运用网站资源发布、宣传具有社会正能量,积极健康向上的音乐、文章、新闻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马知辰.美育融入大学思政课堂的路径研究[J].高等教育,2016(1).

作者简介:李冬妮(1988—),女,白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硕士研究生,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B10。

猜你喜欢

美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