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流动儿童午托午休服务总结

2019-11-27陈景玉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城中村

【摘 要】针对L村流动儿童的实际需求,G机构开展了午托午休专项服务,改善流动儿童的午休环境,提高流动儿童的午休质量。到目前为止,服务已经满一年了,本着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的目地,G机构对现有服务对象进行回访调查,总结得出现有服务是符合服务需求,令服务对象满意的,此外对流动家庭和流动儿童是有积极影响的,但在午休情况、流动儿童之间相处以及长远发展中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城中村;流动儿童;服务总结

一、服务提出

流动人口的数量随着经济腾飞不断攀升,流动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从“分散”、“单打独斗”向“家庭化”方向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动人口中14岁及以下的儿童规模逐渐扩大。i根据2010年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我国2009年2.11亿流动人口中有20.8%的14岁及以下儿童。ii大量的“流动儿童”被卷入城市化大潮,他们不仅仅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我国未来城市化建设的实践者。G机构是依托高校教师等专业资源,本着回应城市社区,尤其是流动人口社区的发展需求为原则,以专业社会工作手法开展服务,促进城市社区的融合与繁荣发展。针对L村流动儿童的实际需求,G机构开展了午托午休专项服务,以改善流动儿童的午休环境,提高流动儿童的午休质量。

二、服务总结

(一)服务优势:

1、目前提供的午托午休服务是符合家庭需要。L村小学没有食堂,孩子们的午餐问题一直是家庭中的大问题。面对午餐问题,家长们一般有三种选择。一种是在学校吃,另一种是回家吃,还有一种就是去托管机构。

在学校吃是指,学校将午餐外包给附近餐馆,让学生在教学楼下用两个小凳子吃。孩子们的午餐条件不太好,吃饭没有固定的位置,四处漏风。除此之外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LJZ妈妈在访谈中也提及对学校午餐卫生问题的担忧。照顾中心由社区妈妈自己独立运营,米油肉菜选用国民放心品牌,厨房干净卫生,菜品质量有保证。

孩子回家吃午饭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父母的照顾压力较大。在LYY妈妈的访谈中发现,现阶段提供的这种服务是完全符合需求的。在没来照顾中心之前,LYY妈妈全职照顾小孩,在访谈中提及不是不想去工作,而是很难找到中午能回来给孩子们做饭的工作。来了照顾中心之后,孩子们的午饭问题解决了,她自己也终于可以找一份全职的工作了。

最后一种是送去托管机构,照顾中心现有服务对象中,大概有4位服务对象之前在其他托管机构托管过。这些家庭大多都是双职工家庭或是个体户家庭,个人时间比较贫困,无法照顾孩子。从其他机构转入到照顾中心的原因据家长反映是由其他家长转介绍,自己参观了解后信任社区妈妈才将孩子托管过来的。

综上所述,我们目前的提供的服务是符合L村社区居民的需要的,在以上几种选择中,为家长提出了另一种选择。

2、孩子们和家长们对于照顾中心午托午休服务是满意的。孩子们满意的是味道,家长们满意的是健康。照顾中心的午餐配置是一荤二素一汤,可以随意添饭添菜。口味不辣偏甜,符合孩子们的味蕾。米油选用的都是大品牌,当天从菜市场购买新鲜食材,厨房干净卫生,餐具每天消毒,保证健康营养。访谈中对于午餐的健康卫生营养美味都是一致好评的。

3、扩宽了孩子们的交友圈,扩展了家庭之间的交流。照顾中心孩子们来自不同年级,很多人之前不认识其他班或其他年级的同学。来到这边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值日,甚至一起游戏,能够拓展孩子们的交际圈。社区照顾中心背靠G社工机构,G社工机构举行的任何活动都可以通过微信群通知到每个家庭,许多家庭通过参与G社工机构举行的其他活动例如周末课堂、亲子运动会等,互相熟悉了解起来。

4、培養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促进孩子们综合发展。每天午餐后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孩子们排着队在洗手池中拿着小抹布洗碗,洗完之后交给社区妈妈检查,当天值日的小朋友自觉的早早吃完饭,拿起抹布、扫把打扫卫生。在访谈中发现,他们中许多人在家很少甚至从未做过家务,来到这里要求他们洗碗打扫卫生,他们并不排斥,反而特别高兴。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也能为社区妈妈减轻工作负担。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午休情况不乐观,女生有小部分孩子能睡着,男生基本上不睡觉。一方面是因为场地有限,照顾中心的孩子们午休只分为男女生宿舍的大通铺,无法做到每人一张床,当有一个人在房间吵闹时,孩子们就很难睡得着。另一方面是孩子们自己不愿意睡觉,有些高年级学生课业压力大,主动选择出来做作业,也有些孩子想出来看书、画画之类。这方面是日后我们主要应该提高的地方。

2、存在欺凌、争吵现象。男生主要表现在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的摩擦。高年级的同学不愿意跟低年级的同学玩;低年级的小弟弟却非常愿意跟大哥哥们一起玩。女生之间则是同年级小姐妹之间的冷战,主要是ZPR跟FJE之间长达2个月的冷战。女生之间小团体分化明显。

3、对于社区妈妈的尊重不够,社区妈妈的威信不足。引发笔者这个看法的具体事件是,L与T之间发生冲突,社区妈妈进行调节时,L说到“你爸爸就是个保安,我们家可是有村长的”。后来在跟社区妈妈的聊天中,他们也提到他们不敢管孩子,现在的孩子特别不好管,轻不得,重不得。孩子们稍微有一点冲突,受了一点伤要赶紧跟他们的家长报告。在与社工了解之后,发现照顾中心成立之时,家长、孩子发生什么是都是第一时间找社工,不会去找社区妈妈解决问题。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社工有意识的做了调整树立社区妈妈的威信,让孩子们叫社区妈妈老师,家长有事直接转给社区妈妈,现在虽然有所改变,但还需坚持。

三、改进意见

1、提前与服务对象设好约定,给予选择,保证午休质量。在与其他照顾机构的沟通交流中发现,他们同样也面临午休质量不高的问题,他们的处理方式是提前约定,睡觉的孩子在房间里睡觉,不睡觉的孩子出来写作业或者看书,不能影响睡觉的孩子。在参访中发现,他们这种方式是有效的,我们可以学习。

2、管理分层,实现孩子们的自我管理。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成熟程度不同,分层管理,可以减少不同年龄段孩子之间的摩擦。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评分制度非常热情,制定规则,让孩子们实现自我管理。

3、实现社区妈妈的全面管理,树立社区妈妈的威信。照顾中心成立将近一年,社工妈妈已经熟悉了解照顾中心的运营方式,基本能够独立处理照顾中心的日常事务,社工妈妈是有能力进行全面管理的。

注释:

i 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01):53-59.

ii 《中国流动人口报告》.2010.

【参考文献】

[1]陈淳,袁振杰,朱竑.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J].地理学报,2018,73(12):2440-2451.

[2]范丽娟,陈树强.流动儿童的生态系统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6):88-93.

[3]张妍妍.“筑梦佛山”夏令营:温暖流动儿童[J].图书馆论坛,2018,38(10):28-29.

[4]戴逸茹,李岩梅.居住流动性对心理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8,41(05):1185-1191.

[5]吕利丹,程梦瑶,谭雁潇,段成荣.我国流动儿童人口发展与挑战(2000-2015)[J].青年研究,2018(04):1-12+94.

作者简介:陈景玉(1995—),女,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是社区社会工作、流动儿童领域。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城中村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学校联盟:城中村学校提质新路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的关怀德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