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人养老模式与养老满意度分析

2019-11-27包世健

智富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

包世健

【摘 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本课题基于农村老人养老满意度的视角,研究农村老人养老模式与养老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关系,致力于为农村老人养老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老人;养老模式;养老满意度

在我国农村,长期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因此农村老人传统的养老模式也以家庭养老为主。然而,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一方面,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年轻人大量从农村向城市移民,导致农村的家庭养老功能极度弱化;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长期滞后,造成农村居民难以转向依靠社会养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形成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农村养老模式体系、实现我国农村老人的“老有所养”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社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而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就更高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镇的人口老龄化要高出3.2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若按同比例增幅,预计到2020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比城镇地区人口老龄化要高出5%以上。

(二)发达地区农村老龄化进程快。

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各个地区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不一样,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要快于西部地区。我国人口老龄化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程度减弱,呈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

我国现代化经济起步于19世纪末,相较于其他国家存在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劣势,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相比发达国家,仍然比较落后。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國情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低,而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相比城镇更快,这更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的矛盾,且这一矛盾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二、金华市农村居民养老模式及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本文对农村老人养老模式与养老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以农村老人的养老满意度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村老人的养老模式为解释变量,以被访者的特征、地域、经济状况为控制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对磐安县和东阳市的6个乡镇,共12个村,收回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效样本数共185人。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发现金华市农村养老及其服务供给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子女成家后组建各自小家庭,使传统大家庭多个子女共同赡养老一辈的家庭养老的优势逐步消失,空巢家庭大量出现。

(2)农村人口外流、大量农村的中青年进入城市学习或工作,子女在激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竞争下没能顾及在农村的父母。虽然现在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没有问题,但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却无法得到子女应有的照顾,尤其是健康不佳的老年人除了要面临经济供养不足的问题之外,还面临生活不方便、身体照料不当、精神空虚郁闷等问题。

另外,据调查中接触到的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的介绍,在近几年在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上也出现了很多困难,比如:

(1)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目前农村的养老服务供给基本上处于由政府和集体出资解决,由于资金不足,管理松散等原因,提供的服务质量较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不好。

(2)提供农村居民满意的养老服务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但是因为农村的环境和条件较为艰苦,难以吸引足够的专业人员扎根农村提供养老服务,又没有一些专门性的培训机制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因此难以为农村居民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尤其是在医养方面。

(3)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观念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对于养老的观念还停留在养儿防老的状态,心理上还并不太能够接受提供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

三、养老模式与养老满意度的统计分析

为探索农村老人养老模式与养老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农村老人的养老满意度为被解释量。在实证分析中,根据被调查者对其养老满意度的选择进行赋值,1=非常不满意,2=较为不满意,3=无意见,4=较为满意,5=非常满意。对185份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对其满意度统计结果见下表。

上表显示,对现有的养老模式,有约1.6%的农村老人表示非常不满意,有约5.4%的农村老人表示较不满意,有约48.6%的农村老人表示无意见,有约39.5%的老人表示较为满意,约4.9%的老人表示非常满意。总体来看,金华农村老人对现有养老模式不满意的样本占比并不高,但非常满意的也同样不高。

另,上表也显示,选择在自己家养老的比例占26.5%,其中在自己家养老的老人中有40.8%的老人表示感到比较满意,有10.2%的老人表示非常满意;选择在子女家养老的比例占54%,其中在子女家养老的老人中有33%的老人表示比较满意,3%的老人表示非常满意;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占19.5%,其中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中有55.6%的老人表示比较满意,有2.78%的人表示非常满意。总的来说,金华农村老人选择在子女家养老仍占主体地位。但另满意度数据也显示,选择在自己家养老或在养老机构养老的农村老人对养老状态感到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比较高,分别为51%和58.38%,高于在子女家养老的满意度比例36%。

四、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一)加强农民培训,建立老年农民学习中心。

地方政府可结合本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加大农民培训,支持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机构,建立老年农民学习中心,为老年农民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采取各种激励政策,吸引外部人才到农村从事一二三产业的经营活动,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农业经营人才。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经营收入,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

(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般来说,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收入普遍高于第一产业,而三产融合发展,可以通过第二、第三产业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并提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各地区可以结合自身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发展新型农业,促进三产融合,提高农民收入。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老龄人口增加,更需要便利的、优良的医疗、养老、生

活服务等社会基础设施。与城镇相比,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基础设施要落后得多,生活便利性极低,医疗等社会服务资源供给较少,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也相对薄弱。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各种服务设施的投入,应努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使农村老年人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作者简介:本论文为金华市社科联“养老满意度视角下农村居民养老服务供给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B2019168)的成果。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
发展“互联网+”老龄服务产业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