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举一动总关“情”

2019-11-27王震亚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黄包车阿三伯父

王震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阅读时只要紧紧地抓住一个“情”字,就能够纲举目张,理解中心,感受到鲁迅先生人格的伟大和思想境界的崇高。

1.对后辈的“关切之情”。在课文的第二段里,作者写了鲁迅先生对“我”的教育:“我”小时候读书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因此在和伯父“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时,对伯父提出的问题,“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鲁迅先生这时“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是亲切的指责,善意的批评。

2.对社会的“爱憎之情”。课文的第三段写的是“我”和鲁迅先生谈“碰壁”的事:饭桌上,“我”发现“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而伯父的鼻子却“又扁又平”,于是就向伯父提出了疑问。鲁迅先生幽默地说:“……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鲁迅先生的回答使“我”恍然大悟:伯父是在用“黑洞洞”影射当时社会的黑暗,用“碰壁”说明当时的人民没有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状。言谈之中充满了对旧社会的無比憎恶之情。

3.对别人的“体贴之情”。课文的第四段记述了鲁迅先生在严寒的冬夜救助拉黄包车工人的事。当时,“北风怒号”,“天色十分阴暗”,拉黄包车工人“坐在地上呻吟”“地上淌了一摊血”。鲁迅先生“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还“掏出一些钱给他”,充分表现了他对穷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4.对自己的“忘我之情”。在课文的第五段里,作者写了鲁迅先生女佣阿三的追忆,她说:“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在这里,一个“一点儿也不在乎”,从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工作极端认真、对革命无比热忱的无私奉献精神。正如“我”在最后一段总结的:“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猜你喜欢

黄包车阿三伯父
拉黄包车
印度:黄包车也要装GPS
看好你身边的路痴,可能下一秒她就不见了
借给伯父一百元
黄包车夫
黄包车,北京味儿
阿三创业记:遭遇“好心人”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