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几点做法

2019-11-27曹艳花

学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诚信培养小学生

摘 要:诚信不是现代时髦的提法,它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方面。当今全国上下都在倡导诚信,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诚信品质呢?本文浅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关键词:诚信;小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16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151

当今全国上下都在倡导诚信。其实诚信不是现代时髦的提法,它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方面。胡书记说: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发展。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韩非子也说:“巧诈不如拙诚。”教育家陶行知还说:“优秀的品德,只有从孩子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诚信品质呢?在此,我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组织主题讨论,真切感悟诚信

古人云: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只有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也越丰富越深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队会进行主题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人体验,畅谈诚信所蕴含的实质,懂得诚信的基本含义,由此会收到很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在小学生“怎样做到诚信”的主题班会上,有人说“说到做到就是讲诚信”;有人说“每天认真学习,真的做到了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各项作业,这就是诚信”;也有人说“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一模一样,在学校爱劳动,在家也应该爱劳动,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也是诚信”;还有的说“当面说的和背后做的一样,是诚信”等等。同时我特意在课前准备了有关诚信问题的故事,并说给全班同学听,还给他们讲身边的榜样人物的故事,用榜样人物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这样,通过榜样人物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导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学生就能理较好的理解诚信的含义。

二、由表及里,培养诚信意识

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在古代,“信”也是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认为“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都把信作为人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认为人而无信很难立足社会。教育家陶行知又指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如每当考试结束,可以要求学生将试卷拿给家长过目,签个意见,和家长交流一下。有些学生考得不好,就不想让家长过目,或自己模仿,或干脆说家长不在,或说忘了给家长看,理由很多。所有这些就有不诚实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启发他们,考得不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应多找找自己的不足,不应该采取回避,或干脆说谎的态度。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一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利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长此以往会养成坏习惯,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2.善于总结,善于表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我从开校初班里就组成了一帮一结对子,分工明确,谁负责谁,怎样帮助后进生,承诺的都比较好,但坚持下来的却很少。为此,每次在班会上我都及时总结,并对负责认真的于洁、刘树龙等同学进行表扬,对其他说到做不到的同学提出了改正意见。这样及时总结,及时表扬,能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诚实守信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真实体验诚信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怎样融洽?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关心和帮助;对学困生不歧视,不护短,严格要求;对学生的秘密问题不公开;对学生谈心,这些都能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能愉快地接受老师的要求,说出自己的心声。老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首先自己要做到诚信,自己要说到做到。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说了就要做。如我刚接了这个班,许多同学提出要重新调整座位,重新竞选班级班委。我的答复是:老师先尽快熟悉了解你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对你们的情况熟悉后马上就重新调整座位,重新竞选班级班委。不长时间,这些事情就做好了,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为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诚信意识。诚信教育并不是夸夸其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并对其进行充分引导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了解自身的不足,在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去明白诚信的道理。

四、及时、准确处理教育学生,用真情“换取”诚信

生活是学生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实践是促进良好心理诚信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在引导教育时,要避免空洞的说理教育,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明白事理,在生活中感受到诚信教育的存在。

对于青少年儿童,虽然他们年龄较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自己的小世界,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理解和接受。所以如何打开学生的心扉,找到突破点,因人施教,这就需要运用我们教师的智慧,通过语言、行为艺术去引导、影响他们,通过我们的真情创造和谐、友善的教学环境,以真情换取孩子的真诚,和他们一起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只有如此,才能让诚信在真情中自由放飞。

参考文献:

[1]向征.诚信教育优化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責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曹艳花(1976.3— ),女,汉族,甘肃金塔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诚信培养小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