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助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2019-11-27郭兴龙

学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整合策略化学教学互联网+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本文旨在探究“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实现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以为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参考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1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132

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化学在高考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直以来,化学学科以难度系数高而著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很多学生感觉到困难和吃力,理论知识不理解,实践操作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不能进行,导致整体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善这一局面,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化学课程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效整合构建高效的课堂,为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打好牢固基础。

一、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知识难度陡然升高,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而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方面接受系统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化学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一般。面对复杂的化学知识,学生往往出现为难情绪和退缩心理。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逐渐丧失,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善这一局面。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枯燥的化学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知识,学习难度有所下降,教学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得到激发。

(二)有助于化学课堂教学容量的扩大

信息技术具有虚拟性特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换言之,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里面容纳海量的学习资源。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从中筛选出有益于化学教学的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教材上的知识,还能学习教材之外的知识。这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更重要的是,网络上的化学知识相对于化学教材上的知识具有更快的更新速度,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教学容量,还能用最新的知识替代书本上老旧的知识,使化学教学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等各种原因,自主学习过程中经常困难重重。如学生遇到难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在反复钻研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而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时候遇到问题可以上网查找答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和课后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有助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化学教学质量。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化学实验无法展开,比如学校资金投入不够、化学实验仪器不完善、实验操作危险性高等。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还能保障学生的安全性。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二、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功课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这一教育理念,抱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心态进行教学,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再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功课。由于高中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如果提前不预习,在课堂上很难跟上教师的脚步。如果学生能够做好课前预习功课,在上课之前就能够初步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会很好地进入状态,而且与教师形成积极的配合,在课堂上可以做到同步消化和吸收,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

例如,在教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录制或者从网上下载一个专门讲解“氯”这一化学元素的微视频。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视频的长度,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然后根据这节内容设置几个开放性、针对新的问题,如“氯在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中有所运用”“氯的化学性质有哪些”等有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的时候结合学习任务观看微视频,再根据观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能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方案

完善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性的前提和根本。如何完善教学方案,确保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最先进、最优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如今高中化学教师一直在致力探究的课题之一。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观看各类名师教学视频,分析名师教学手段,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借鉴,根据具体的学情将“名师课堂”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优化。其次,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查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网络资源。

如讲解“爱护水资源”相关知识点之前,教师可以上网查找一些最近有关于水资源污染的案例或者新开发出来的净化水资源的技术,然后将这些资料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系统反馈的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对学生的薄弱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和高效开展打好基础。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化学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是困扰化学教师的问题之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出可视化的教学画面,帮助学生突破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学习局限性,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清并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化学键”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很多学生因為这一概念的抽象性太强而难以理解,导致学习过程障碍重重。“化学键”这节内容中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配位键、金属键、共价键和离子键等,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容易弄混淆。这是一直以来困扰教师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一状况加以改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些抽象性的化学键给学生展现出来,这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独立探索问题和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重难点因此得到突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过程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例如,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操作错误的严重后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态度不认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比较随意的态度,试剂配制不仔细,药品辨别不认真,这些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归根究底,学生对化学实验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缺乏清楚的认识,而教师又无法将其展现出来,导致学生整体意识不强。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化学教师可以将错误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危害性。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又如,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只能看到实验表面的现象,对其微观反应仍然不了解,导致化学学习浮于表面。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看到了两种物质融合在一起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却不知道是如何生成的。这个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物质之间微观反应展现出来,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原理的认识。

(五)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化学知识点繁多且复杂,而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做到完全消化和吸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的时候加强指导。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各个方面原因的限制,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指导难以实现,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今,高中学生人手一部手机,而且家中都有电脑,化学教师可以组建一个班级微信群,在每节课上完之后将本节课的课件以及思维导图上传到微信群内,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再复习一遍。学生在课下复习的时候一旦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在群内向教师或其他同学请教,确保今日问题今日解决。

除此之外,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时候也可以在群内推送一些与化学有关的文章、视频、公众号等,开辟“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使化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运朋.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张志华,李希文.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育新理念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

[3]李俊,崔拥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4]张瑜,朱广涛,王宝珍,周伟红.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环境下的学生角色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7(1).

[5]高姗姗.信息技术与高中理科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北方文学(下旬),2011(3).

[6]翁祥多,卢伟.有效提高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从初中科学课程教学谈起[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

[7]赵太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8]房承富,李希文.如何应用多媒体有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

[9]赵太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郭兴龙(1984.4—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课题项目: 本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18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整合策略化学教学互联网+
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整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