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唾手可“德”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浅谈

2019-11-27李鸿雁

儿童大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爱国古诗词德育

李鸿雁

(重庆市江津区仁沱小学,重庆 江津 402268)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出的“新兵入伍逃离军队事件”、“失信人员被强制执行资产冻结事件”以及“铁路车厢霸座事件”等,可以看出,我国出现了物质文化发展与精神文化发展相矛盾的问题,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其中一个重大的原因离不开教育结构的不合理配置,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文化知识传播,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使得这些社会焦点问题频频出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否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结合小学语文,渗透爱国思想

爱国在德育的教学引导中应当作为首要内容来抓,没有我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谈不上民族的保卫,更无法形成有独立自主行使主权的国家,而没有国家这一概念,家就成为了一种奢求。翻阅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的安排上就充分考虑到德育的引申意义,因此,只要我们教师细心从教材中寻找,就可以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比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儿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标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其次,结合一些问题,对儿童实施爱国情感的启发和引导:“文章中,作者用‘凝视’而不是用‘看着’,表达了对国旗的一种怎样的感情?另外,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没有答应老板的要求,用面包换取国旗呢?”之后,允许同学认真分析、合作探讨,邀请学生作答:“通过查阅字典,老师,我知晓了‘凝视’的意义,它是指聚精会神的看,要比‘看着’的意思更加深刻!也充分暗示了‘我’不会因为一片面包而丢弃自己国家的尊严!”笔者认为,孩子们能够得到这样的启发和思考,已然明白了一个人保卫国家尊严的重要意义,而爱国的情感,也已经深深烙印在了他们的心中。

二、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审美意识

小学生对游戏、比赛、各类活动的热爱是无于言表的,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知晓他们喜欢在教师和同龄人的面前展示自己,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赞美,这样才会有更高的学习兴趣,而通过组织各类语文教学活动,一则可以活跃语文教学的氛围,二则,还可以培养和提升儿童的审美意识,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趣味“古诗词朗诵会”活动,鼓励儿童踊跃参与,从教师规定的古诗词篇目中选取自己理解深刻或者是感兴趣的,如表现思乡之情的《静夜思》、《泊船瓜洲》等,或者是表现爱国之情的《示儿》、《出塞》等,古诗词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意识和文学内涵的积淀,具有明显的音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等,而这些都是可以对孩子起到审美熏陶的内容,在语文朗诵会活动中,儿童结合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深入品味这些情感和美感,更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三、发扬勤俭节约,养成良好习惯

唐朝诗人李商隐在经历了盛唐由盛而转向衰败之后,发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而杜甫则是借自己的眼睛,直观抨击了官宦、商贾人家糜烂的生活作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最为深刻的描写。到了近代,在我国老一辈革命志士艰苦抗战的岁月里,更是延续了勤劳节俭的艰苦作风,因此,作为享受到如今便利生活条件的我们,更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珍惜粮食、珍惜水资源、珍惜化石能源等等,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培养儿童良好勤劳节俭习惯,促进人的综合发展。

四、磨练儿童意志,百炼终将成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稍微遇到一些问题就产生了退缩的情绪,他们惧难、畏难的思想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我国对此置之不理,那么,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逃兵”问题出现,因此,我们应当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班级内的踢毽子活动、拉力跑活动或者是名著阅读心得分享活动,等等,让儿童在这些趣味活动中,实现思维和意志的锻炼,使其成长为意志更加坚定的人,让铁在百炼之后终成钢,也让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之间实现有机融合。

德育,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当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虽然在各个教学的阶段都有专门的学科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和行为素养的指导,但是,想要得到更明显的效果,还应当结合学科渗透的途径,语文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就是笔者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希望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

猜你喜欢

爱国古诗词德育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踏青古诗词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