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中心整合探讨

2019-11-27詹温祺宋衍全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架构服务器

詹温祺,李 阳,宋衍全

(新钢公司技术中心信息部,江西 新余 338001)

随着公司信息化快速推进,大量的基础业务系统在不断的被搭建起来,业务需求和场景也不断的变的复杂,各系统之间接口越来越多,现状是:企业内部存在多个完全异构业务系统,分公司和总公司采用不同的管理软件,部门和部门各自采用适合本身业务特点的信息系统,系统之间边界、信息相对独立,对于数据没有统一的汇总和一致的管理,一个系统一套设备,存在很多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情况,系统复杂,设备多样。

1 超融合硬件解决方案

1.1 硬件服务器现状

以往的信息系统基于单个项目建设,其特点为“烟囱式”,呈垂直的体系结构,每一个IT系统都有自己的存储和IT设备,以及独立的管理工具和数据库,不同系统不能共享资源,不能交互和访问。使得IT系统信息孤岛严重,IT资源服务率低;IT基础设施复杂,难以适应业务变化需求;服务器数量和管理总体成本太高。

虚拟化+服务器+存储的传统架构极其依赖SAN网络及高性能共享存储。对专用设备的依赖显著的增加了基础设施的成本。存储维保费用越来越高,甚至年维护费达到硬件设备30%,并且调整扩展必须依赖厂家。存储设备一旦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将导致整个虚拟机资源池的停机,存储设备需要专业的运维人员,控制台口令不对用户开放。存储厂家通常会对硬盘进行Lock-In,必须使用专用的硬盘才能对存储进行扩容,相同规格的硬盘在盘阵中的售价会是通用服务器的数倍。为确保磁盘阵列的高可用,通常的办法只有买2套,甚至3套相同配置的阵列,再通过专用的同步复制或异步复制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而存储复制软件通常又会以TB的方式授权。如果更换了阵列厂家,这些复制软件的费用又等于白费。为满足各种棘手的业务需求,企业不惜重金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架构,扩大数据中心规模。而如何通过软件定义将IT架构变的更加智能、更加适用于企业的业务需求,同时更好的控制运维成本,已成为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2 超融合架构

为摆脱对存储厂商的依赖,引入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架构(Hyperconvergence Infrastructure, 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中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的整合架构,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硬件重构,软件定义,虚拟化计算和存储整合到同一个系统平台。

图1 数据中心架构演变

超融合的核心是软件定义分布式存储,超融合比服务器+存储的传统架构最大的优点是摆脱对存储厂商的依赖,降低维护费用。超融合方案淘汰共享存储和SAN网络,大幅节省成本。VSAN使用服务器内置磁盘,从而大幅降低磁盘的采购成本和扩容成本,可以将TCO降低多达50%。并且在今后的扩容中,可以选择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服务器,只要在VSAN的官方兼容性列表中,就可以实现统一管理,从而避免了被某具体硬件厂商绑定。

同样预算,超融合架构将不同副本分布在不同服务器上,消除存储单点故障,比较传统架构,可靠性提升一个层级。

超融合方案降低了维护技术难度,滚动升级设备更新快。通过集成在VSAN中的存储配置文件,受服务级别协议(SLA)约束,能够自动调优并进行动态的负载均衡。管理员可以根据策略对每台虚拟机指定存储属性,比如容量、性能与可用性。实现垂直与水平扩展。VSAN是策略驱动型产品,可以通过向集群添加主机或向主机添加磁盘,轻松扩展数据的存储容量。

2 数据集成方案

2.1 应用系统现状

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有铁前MES、一钢MES、二钢2.5级、冷轧MES、热轧MES、销售MES、产销MES-I、智能营销平台、资金管理系统、远程集中计量系统、设备材料管理系统、原燃料电商平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劳动人事管理系统等近20多个信息系统这些管理系统在各自的应用领域应用情况良好,为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但是各个系统间边界、信息相对独立,拥有各自的数据编码体系,数据产生的源头的归口管理部门比较分散,数据通讯接口复杂、分散,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进行集中管控。

IT复杂度和成本往往源于企业的应用集成方法。无组织的建设使得难以在正确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与正确的人员相连,以致错失良机。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不可靠的连接;缓慢而不灵活的应用集成模式;因点对点的连接和集成造成的高成本和复杂度;无法有效利用新方法。数据量和复制性飞速增长,每一个组织都应对有一个数据集成策略。如果没有数据管理策略,应用之间接口天然的复杂性将很快变得无法管理。

2.2 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数据集成方案

针对多系统点对点接口数量的指数级增长,最值得注意并且最重要的设计模式就是数据交互设计的“中心和节点(星形)”模式。

传统的接口设计采用“点对点”的方式,每个系统直接与需要和它共享数据的系统进行交互,系统增多,接口数量呈指数增长。数据集成“中心”是一个基于数据结构的技术方案,所有需要在系统之间传输的数据都必须转换成数据中心中所定义的数据格式,接口随着系统数量呈线性增长。

采用“中心和节点(星形)”模式,通常会使用企业服务总线(ESB)来协调应用和系统之间的交互,从而实现实时接口。实时接口通常用于支持主数据管理(以实时的方式将数据移入或者移出主数据中心),以及在应用之间同步业务数据的更新[1]。

采用企业总线架构具有如下优点:

(1)IT架构简化、有序化,有效的减少接口数量,降低总体IT成本。

(2)对内外部提供服务的能力。

(3)降低系统间耦合度,减少系统间的依赖,系统升级、修改更急方便。

(4)后期维护难度降低。

(5)减少开发工作量,让开发人员专心做接口业务。

(6)对服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7)减少后端服务器(业务系统)的压力。

(8)通过认证和授权提升服务安全。

(9)对事务、服务的可交付性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以ESB建设为依托对数据进行清理和组织,以供分析引擎快速查询,优化IT基础结构,降低服务重用的复杂性,使服务能够快速得到交付。通过ESB建设制定新钢自身的集成标准规范,运维标准及管理规范,让企业内的应用能融为一体,而不是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3 小结

通过全面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引入超融合架构统一融合资源管理(网络,计算,存储)、统一融合数据管理(调度,编排,处理),最终实现软件定义一切的超融合计算,节省人力成本,降低维护成本,为人均吨钢做贡献;利用ESB统一数据,打通各业务应用的孤岛建设模式,制定新钢自身的集成标准规范,管理规范,为企业业务系统输送完整、唯一、准确的数据信息,真实打造企业数据中心,为企业的数据决策分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使企业可以从数据中获取洞察,进行创新,敏捷快速地响应新机遇和威胁,从而推动业务增长,获取竞争优势,建立普遍的数据驱动型文化。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架构服务器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服务器组功能的使用
理解Horizon 连接服务器、安全服务器的配置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社会治理架构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PowerTCP Server Tool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