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SAMT法在丁蜀矿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

2019-11-27王长风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煤系灰岩电阻率

王长风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6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是近些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深部物探勘查方法。它是利用人工场源进行频率测深的电磁方法,具有信噪比大、分辨率高、勘探深度大、工作效率高等特点。这种方法不但广泛应用于深部找矿领域,同样在工程勘查中也得到运用,此次对丁蜀矿地下采空区范围的勘查,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 地质概况

矿区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宜兴市丁蜀镇西侧,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1m~5m,其西部和北部有东西走向的山脊,山脊标高20m~95m。该矿于1971年建井,1986年9月封井闭坑。

地层分区属江南地层分区常州—宣城小区,出露地层有:

栖霞组(P1q):由含沥青硅质灰岩组成,锤击有沥青臭味。

孤峰组(P2g):主要由深灰色泥质岩组成,夹硅质结核,局部含炭质,顶部夹一层灰~深灰色泥质中细粒砂岩。

龙潭组(P2-3l):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夹细、中粒砂岩、钙质砂岩或砂质灰岩和极不稳定煤层一层、较稳定或不稳定煤层一层,是此处主要含煤地层。

长兴组(P3c):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夹硅质结核条带。

青龙组(T1q):由青灰色薄层灰岩组成,底部夹一层厚10m左右的灰色钙质泥岩。

第四系(Q):由粘土、粉砂、细砂及砂砾等组成,细砂及砂砾层主要分布在中下部,为孔隙含水层。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钱塘褶皱的东北部,三级构造单元为澄溧台隆的溧阳-江阴东。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均为高角度正断层,走向近EW向,断面倾角在70°左右。

2 工作方法

方法有效性:采空区充水或含少量煤系物,是低阻;上层为煤系盖层,下层是煤系底板和灰岩,都是高阻,存在电性差异,是本次电磁法勘探的物理前提。

共布置了8条CSAMT测量剖面(见图1),针对勘查目的,采用赤道装置、标量测量方式、TM测量模式测量。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采用了较大的收发距(8km),保证了远场观测的要求;AB距2km;点距加密到20m;频率1Hz~8533.333Hz;最大供电电流15A,保证足够的信号强度。

图1 剖面布置及采空区推断图

数据处理采用专用软件CSAMT-SW,以剖面为单位进行处理,软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电极点位坐标偏差校正、跳点处理、坏道删除、曲线圆滑、近场校正、静态位移校正等,最后可选择进行Bostick反演、一维反演和二维反演,输出反演数据,用Surfer制成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再结合地质、钻探资料推断解译,最后生成8张每条剖面的成果解译图。

设计勘查500m深,但200m左右,下面全是高阻灰岩,曲线呈45°上升,此处只引用了标高-250m成果图。

3 解译推断

从8条剖面的反演电阻率断面图来看,勘查区呈三层水平层状结构显示:上下两层电阻率较高(n×102Ω.m~n×103Ω.m),中间一层电阻率较低(<40Ω.m)。综合8条反演视电阻率剖面,参考搜集到的地质、钻孔资料,建立顶、底板和采空区识别标志,进行解译推断。

以1线为例来说明解译推断过程(图2),根据CSAMT法视电阻率断面图上的曲线形态,首先根据电阻率等值线密集程度,划分煤系顶、底板,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煤系顶板是第四系粘土、砂、砾及长兴组灰岩,标高在-30m~-70m间变化;煤系底板是二叠系下统灰岩,标高在-100m~-220m间变化。再根据电阻率曲线横向变化特点:180-300/1段中间低阻曲线不连续,且上下层界面有落差起伏变化。推断存在一断层F1,倾向小号,地表位于320号附近。由于该断层的存在,使得煤系盖层在此受到破坏,电阻率曲线形态发生变化,中间低阻层向上拱起,且近地表电阻率明显低,有塌顶冒落的可能。又根据以前地质资料,剖面200/1号煤线在标高-100m,300/1号煤线标高在-50m,据此资料推断煤系空间位置及可能开采的部位,剖面上极低电阻率区域可能是碳质泥页岩或贫煤区,稍高一点区域可能是采空区1号。

图2 任墅矿1线CSAMT 成果及解译图

其它7条剖面解译类似。将这8条CSAMT剖面进行6个不同深度切片(-50m、-100m、-120m、-150m、-170m及-200m),以反映勘查区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视电阻率变化特点(见图3)。从图上看,-50m切片上,低阻区域集中在西南拐、东南拐及中部北边,这反映了浅部碳质层区域和采空区域及地表塌落地段,范围不大。到了标高-100m位置,低阻区域开始扩大,-120m和-150m标高位置,低阻区域范围达到最大,这是勘查区煤系地层最集中的地段,因而也是推测采空区域最多的地方。到了-170m平面位置,低阻煤系层面积缩减,到了-200m标高后,煤系地层基本消失,表明勘查区已接近下伏下二叠系下统孤峰组和栖霞组灰岩。

图3 不同深度切片图

7条平行的CSAMT剖面,呈北北西向排列,把它们的反演电阻率断面图立体展示在一张图上,了解采空区在不同深度范围的、大小的变化。在-120m和-150m标高段,采空区范围最大。再结合剖面对应的平面位置,依次用一条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勾绘了两个封闭区域(见图1),就是本次CSAMT法推断的丁蜀矿采空区范围。

4 结论

通过此次CSAMT工作,依据反演电阻率异常的纵向分带性,垂向上确定了三层地电结构,建立地电模型,建立了矿区地层层位及采空区的物探解译标志。结合以前钻孔及矿体开采资料,先在断面图上,推断了中间层(采空区)的顶、底界深度;再结合剖面平面位置圈定了采空区范围,取得了良好的勘查效果。

猜你喜欢

煤系灰岩电阻率
煤系叠合型气藏及其勘探开发技术模式
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可控源大地电磁法全场域视电阻率定义
阻尼条电阻率对同步电动机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防腐层电阻率的埋地管道防腐层退化规律
土壤电阻率影响因素研究
湖南省天然饰面用灰岩(大理石)资源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
华北二叠纪古地理对成煤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