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鱼”“渔”与“欲”的内在关系

2019-11-27郭鹏飞

生物学教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正确率生物学植物

郭鹏飞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水电二局学校 广州 51134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这一教育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但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鱼”“渔”与“欲”三者关系的认识有失偏颇,对“鱼”“渔”“欲”三者各自的作用处置失当,阻碍了生物学教与学的相互促进,甚至误导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下面结合初中生物学教学实例,试图梳理出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鱼”“渔”与“欲”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1 “鱼”是“欲”的滋生基础,学生长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鱼”,就会对“鱼”逐渐失去“欲”

“鱼”就是指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欲”就是指学生内心对获取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在生物学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并不是说教师就不用“授之以鱼”了。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鱼”,本身就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渔”的方式;其次,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有些生物学知识和技术过于专业,难度过大,学生也很难自己寻找出正确答案。因此,不论学生提问的内容是否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作为教师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及时地、准确地给予回答,让学生获得自己想要的“鱼”,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和长期维持学生的求知欲。

在某校一次八年级生物学“软体动物”的公开课中,有位学生从缢蛏的内脏中取出了一条长约一寸、粗细如牙签的、细长的半透明物体,他很好奇地问授课教师这是不是寄生虫。然而,授课教师只是回复了一句:“不知道,你问这个干嘛”,然后没有再理会这位学生了。这种做法无疑似迎面泼了学生一盆冷水,瞬间扑灭了该生刚刚点燃的求知欲火。生物学知识广博而深奥,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有时不能马上回答出来,这也不足为奇。但是,教师不能只是以“不知道”“你问这个干嘛”“这个内容初中阶段又不会考的”或“你自己去查资料”等言词去搪塞学生,甚至责怪学生。因为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让学生无法得到他自己想要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扼杀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授课教师对提问的学生说:“很抱歉,老师也不知道!我们课后都查一查资料,或请教一下他人,一有答案就马上告诉对方,好吗”,这种互动方式应该更能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后经笔者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确认上述物体是缢蛏消化道中的一个正常结构,名叫晶杆,可食用,不是寄生虫。晶杆上面饱含消化酶,在缢蛏进食时,晶杆就像一个棍状的“墨锭”,一边旋转一边和胃中间的一个硬质结构冲撞、研磨,释放出消化酶,促进食物消化;当缢蛏饥饿时,晶杆会自动溶解,用于充饥。一般放置较久的缢蛏体内不会有晶杆,而缢蛏会因自身酶分解的快慢,造成晶杆溶解时间上的先后,因此新鲜缢蛏,也是有的有晶杆,有的没有。

2 “渔”是“鱼”的品质保障,教师传授的“渔”的方法不科学,学生就得不到正确的“鱼”

“渔”就是指获取生物学知识技能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获取生物学知识技能的方法和途径,如查阅专业书籍、上网搜集资料、请教专业人士等。及时将最新技术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推荐学生使用某项新技术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时,教师最好自己先尝试使用,了解这项新的“渔”的方法是否可靠和科学。不然,教师传授的“渔”的方法不科学,就会让学生得不到正确的“鱼”,就会误人子弟。

例如,人工智能的普及,为植物科普开创了全新的途径。目前,使用较多的植物识别软件主要有: 花伴侣App、形色App和百度识图。许多教师遇到学生请教某种植物的名称时,就让学生直接使用上述植物识别软件去识别,而没有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其实这是不够严谨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专业人士对上述三种植物识别软件的识别正确率及影响其识别正确率的因素做过全面研究,所以,其识别结果正确与否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其识别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用形色App鉴别春季刚刚换上新叶而且新叶还未展开的黄葛树,显示的识别结果却是玉兰。植物识别软件的识别结果正确率,可能会受到许多情况的影响,如: 植物有无修剪、植物所处的生长期、手机的拍摄效果、拍摄的季节和天气、拍摄的角度及远近等。一般而言,如果运用上述三种植物识别软件识别的结果都一致时,那么,结果可能是正确的。进而依靠专业资料核实。

3 “欲”是“渔”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渔”有所获,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求知欲的最有效途径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比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加重要。对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许多老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让学生“渔”有所获,亦即学有所成,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求知欲的最有效途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不难发现,当某位学生在学科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后,这位学生就会对生物学科很感兴趣;当某位学生在植物识别竞赛中荣获奖项后,这位学生就会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分类继续钻研;当某位学生借助显微镜从自己亲手制作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上,亲眼看见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这位学生会非常惊喜、激动和自信,从此爱上了生物学探究实验……诸如此类的实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当学生“渔”有所获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赞赏和认可,促使学生“渔鱼”的“欲”火燃烧得更加旺盛和持久。

猜你喜欢

正确率生物学植物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生意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