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校一球一操”背景下校园啦啦操的教育价值及推广路径研究

2019-11-27刘静轩赵鲁南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8期
关键词:一球课程体系校园

刘静轩,赵鲁南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00)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康战略的推出,啦啦操作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各中小学的高度重视。“一校一球一操”模式是将传统的足球项目与啦啦操项目有机结合,以校园为媒介,在开展校园足球的同时推动校园啦啦操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啦啦操项目在学校中的教育价值,对当前我国校园啦啦操项目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推广路径,以期为各个学校开展校园啦啦操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

1 “一校一球一操”模式概述

1.1 “一校一球一操”构建背景

啦啦操项目自1998年正式进入中国,在2008年作为北京奥运会体育表演项目后开始广为人知。近年来,在国内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在国际啦啦操联合协会的支持下,中国啦啦操项目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现中国从事啦啦操运动的人员近50万人,直接覆盖了1 000万以上运动群体。2014年,全国啦啦操委员会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校园足球中长期规划,结合全国啦啦操第一个五年规划实施,全面建立并启动“一校一球一操”行动方案。

1.2 “一校一球一操”模式下的啦啦操现状

1.2.1 普及推广现状2014年,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共同推出了9套全国啦啦操示范套路,分为幼儿园组、小学组和中学组,供广大教师及学生进行学习与参考,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不同级别的啦啦操规定套路、自选套路比赛,以促进啦啦操项目的推广与普及;同年,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共同举办了啦啦操项目“送培到基层”大型公益活动,为基层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免费培训1~2名啦啦操项目教练员,进一步推动了校园啦啦操项目的发展。

1.2.2 赛事组织现状2010年,我国啦啦操项目正式启动全国范围的赛事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啦啦操项目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有20多个赛区,参赛人数超过35000人,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级赛事。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啦啦操公开赛,来自美国、德国、韩国等8个国家与地区的45支队伍共800余人参与其中,这是世界级的啦啦操赛事首次进入我国,也标志着啦啦操项目进入新的发展篇章。

1.2.3 校园开展现状啦啦操在学校中主要围绕3个角度发展:一是将啦啦操规定套路作为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进行啦啦操大课间活动,全体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管理下分小组进行啦啦操、体育游戏等活动。二是将啦啦操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中,开设特色啦啦操校本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演练队形等。三是在学校成立专业啦啦操队伍,由专业啦啦操教师带领,培养专业啦啦操运动员,以参加各类啦啦操赛事及表演。

2 “一校一球一操”背景下校园啦啦操的教育价值

价值哲学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有用性,价值是关系范畴和属性范畴的综合体,它是客体功能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出发,校园啦啦操教育价值是指其作为教育客体对教育主体在教育方面所产生的意义或有用性及对教育主体产生的教育需求的满足关系。

2.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价值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对体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既是体育的核心要素,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在培养学生运动观念、养成良 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校园啦啦操运动作为学校体育新的发展形式,具备极高的时代性、教育性、艺术性,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啦啦操风格多样,结合风格欢快的音乐进行动作与队形的变化,身体各关节参与程度高,在合理参与啦啦操运动的条件下,能够促进学生骨骼发育、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肢体的灵敏度及协调能力;其次,啦啦操运动通常以团队的形式出现,伴以风格欢快的音乐,学生在练习时能够产生愉悦欢快的心情,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啦啦操作为集体项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2 校园体育文化塑造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中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在校园活动日益丰富的今天,啦啦操独特的表演形式及观赏价值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观赏比赛,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啦啦操的队伍中去,增加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无论在庆祝典礼、学院晚会或是开幕式等各种表演类活动上,啦啦操表演都能够成为一抹亮色,增添了校园生活的娱乐性;啦啦操训练也能够为学生的体态面貌及精神面貌带来积极的影响,在增强体质、锻炼身心的同时,给人一种积极、活力四射的青春气息,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身体运动中去,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带来积极的作用;啦啦操以其独特的形式将朝气蓬勃、团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文化注入校园文化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生精神,为学校塑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有利于独特的校园体育精神的形成。

2.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价值

“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校园啦啦操对于学生的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体对体育技能的学习,更在于个体能力的拓展,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啦啦操是一项融合性很强的运动,在创编的过程中可以融合不同的风格,如街舞、爵士、武术等,在队形的创编及口号的创编上,也有很大的设计空间。队员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动作、队形、口号的编排,要考虑在动作编排上如何更有新意、在队形的编排上如何更加流畅、如何表现出更有意义的同伴配合,在不断地尝试过程中启发思维,能够激发其潜力、形成创造性思维,实现能力拓展最大化。

2.4 竞技人才培养价值

在“一校一球一操”的背景下,啦啦操项目已经在学校中传播开来,很多学校逐步建立起高水平的啦啦操队伍培养高水平啦啦操运动员。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天赋选择一部分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扩大运动员培养数量。如此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进行结合,培养综合型高水平运动员,是校园啦啦操的价值所在。

3 “一校一球一操”背景下校园啦啦操的推广路径

3.1 构建校园啦啦操课程体系

在“一校一球一操”模式的带动下,我国许多学校将啦啦操课程纳入到了校园体育课程中,但由于校园啦啦操起步较晚,尚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理论与课程体系,严重影响了啦啦操项目在校园课程的发展。教材、教学资料、大纲和纲要等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依据,在构建校园啦啦操课程体系时,应重点围绕这4个方面来进行。为了确保“一校一球一操”模式的顺利开展、推动啦啦操在学校的发展,相关部门应根据校园啦啦操的技术及特点,确定校园啦啦操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提供校园啦啦操教学资料及视频资料,供学校教学使用,着力构建校园啦啦操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应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在长期实践的积累中,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完善啦啦操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开发特色啦啦操课程,以实现啦啦操健心、健身、健康的育人价值。

3.2 加强校园啦啦操师资建设

缺少高技术教师及教练员是校园啦啦操发展与传播过程中的“短板”所在。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啦啦操课程,但在缺乏专业授课老师的情况下,大部分学校啦啦操课程都是由非啦啦操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专业水平较低,对教学的整体反馈有极大影响。因此,首先,应加强授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扩大“送培到基层”的普及范围及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比赛机会来提高在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次,学校可以定期请啦啦操专业教练员到学校授课,直接对教师及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与教学;最后,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可有目的地招选啦啦操专业的教师,或是通过人才引进优秀的啦啦操教师资源,通过这些方式改善缺乏专业教师的现象,促进啦啦操在学校的发展。

3.3 促进啦啦操项目融合发展

“一校一球一操”是校园啦啦操与校园足球融合发展最好的体现,可见在啦啦操的校园普及路径中,寻求与其他运动的融合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校园啦啦操作为一项融合性极强的运动,不仅可以与校园足球进行融合,也可以与其他项目融合发展。例如,在学校举办的篮球、排球比赛中,啦啦操可以以赛场表演等形式出现;此外,校园啦啦操与其他项目的融合不应仅限于校园体育项目,国际马拉松比赛作为当下热门赛事,啦啦操也可以在开幕式或是闭幕式上进行表演。总之,“一校一球一操”既是校园啦啦操发展的基础所在,又是校园啦啦操值得借鉴的发展方向,在校园啦啦操推广路径的探索中,寻求与不同项目的融合性发展,实现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不断扩大啦啦操在学校中影响力,才能促进校园啦啦操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语

校园啦啦操虽起步较晚,却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在“一校一球一操”的促进作用下,校园啦啦操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在立足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需求下,充分发挥啦啦操运动的促进身心健康、塑造校园文化、培养创新能力及培养竞技人才等价值,并努力尝试推动构建校园啦啦操课程体系、加强校园啦啦操师资建设、促进校园啦啦操项目融合等推广路径,从而实现啦啦操在学校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一球课程体系校园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真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