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兼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2019-11-27生龙拉姆

儿童大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育性趣味性课文

生龙拉姆

(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新都小学,四川 甘孜 626500)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内涵

要想将“教育性”与“趣味性”两者完美结合起来,首先要对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作出具体分析,认真分析两者分别在具体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将两者相磨合,才能在课堂中成功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语言,从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大部分都拥有语音、词汇、语境、句法、阅读等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能力的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结合教材文本,时刻牢记语文教育的目的所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语文的人文性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道德素质,培养出双全的当代新型人才。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当前小学生普遍具有好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学习效率,就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点和主动性,在教材的布局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拓展阅读、开心一笑都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板块,这就是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性”的方法之一,而通过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动力,可以增强学生与教材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在生活之中认识并使用语文知识,为将来更深层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态度,而能有拥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是在这一个时期教师能否给予一个学生合适的学习环境有关。倘若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靠“教育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严谨有序,但却很容易让年纪尚小的小学生产生疲惫心理,甚至畏惧语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倘若过于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则很有可能非但不能让学生学到本应该有的基础语文知识,还可能会养成许多不良学习习惯,而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则很难改正。但是将两者结合,则两者形成互补,可以最大程度的弥补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使教学过程变得饱满、有效。

二、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要想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性’与”趣味性“,语文教师不妨从学生自己本身入手,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学习中寻找到快乐,比如,教师不如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班上同学分成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将与本课时有关的问题抛出,让学生小组自主讨论,分享自己想法与见解,同学之间互相答疑结果,用自己的力量寻找到问题答案,如再有疑问,则统一上报给老师,由老师统一进行解答,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也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大大提高,更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正确答案,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将“教育性”与“趣味性”完美的结合了起来。

(二)采取新型教学设备,丰富课堂学习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社会各领域大展身手,它是一种集声音、动画、光线、图像为一体的新型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丰富教学资源,大大提高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同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坏境,例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篇课文时,教师不妨先运用多媒体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峡谷的波澜壮阔,这样不但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在课堂之上,还让学生在学习时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描写段落的理解,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与现实生活相接,提高语文在生活的重要性

所有理论都从实践中来,也要回归到实践中去,而语文的学习也毫不例外,要想让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并且增加语文学习的教育性“与“趣味性”,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时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我们的错误》这片课文时,教师先细细讲解课文中出现的作者出现的错误,并且如何改正的措施,让学生了解全篇意思之后,拥有一个“面对错误应该勇于承担,不应一味逃避”的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观念的印象,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对自己以前的错误进行一个“检讨”,让学生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加深对课文中的措施与意义的理解。同时,这样子与课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真正的发挥语文教书育人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性”与“趣味性”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让语文学习更加有效,为学生日后更深次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性趣味性课文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背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研究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